[实用新型]一种电压力锅自动化组装包装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2502.5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0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叁迪精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锅 自动化 组装 包装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力锅自动化组装包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采用弹性压力控制,动态密封,外旋盖、位移可调控电开关等新技术、新结构,全密封烹调、压力连续可调,彻底解决了压力锅的安全问题,解除了普通压力锅困扰消费者多年的安全隐患;其热效率大于80%,省时省电(比普通电饭锅节电30%以上)。电压力锅的确是一个比较实用的烹调器具。它具有其它烹调器具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满足多方面的烹饪需要,能快速、安全、自动实现多种烹调方式,其节能、营养的特性是现代人追求的方向。
但是现在电压力锅的生产组装在几个车间内,分别组装,无法实现流水线作业。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开发一种电压力锅自动化组装包装生产线,设备合理,将电压力锅的生产组装集成到一个生产线上,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减少了成品的残次率,提高了产量,成本大大降低,适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自动化组装包装生产线,设备合理,将电压力锅的生产组装集成到一个生产线上,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减少了成品的残次率,提高了产量,成本大大降低,适于推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压力锅自动化组装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排机架,两排机架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动力装置,且每一个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之间的机架上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滚动轴,传动轴和滚动轴上连接有输送带;所述两排机架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传送转向装置;所述两排机架其中一端设置有残次半成品输送装置,另一端设置有成品输送装置;所述机架按照顺序依次设置有保温罩组装工序、脱漆工序、中环面板组装工序、底支架安装工序、开关限位器安装工序、内部接线1工序、内部接线2工序、内部接线3工序、插座接线工序、底座和插座扎线工序、底座螺丝工序、冷气调压工序、性能测试工序、封底工序、锅盖工序、贴纸1工序、贴纸2工序、贴纸3工序、贴纸4工序、通电调压1工序、通电调压2工序、通电调压3工序、通电调压4工序、通电调压5工序、通电调压6工序。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的所有动力装置均为电机。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转向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方向与机架方向垂直的电机,电机之间传动连接有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轴,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输送带。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残次半成品输送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输送架,输送架上设置有电机,电机连接有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轴,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输送带。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成品输送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输送架,输送架与相对应的传送转向装置中的输送带相对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备合理,将电压力锅的生产组装集成到一个生产线上,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减少了成品的残次率,提高了产量,成本大大降低,适于推广。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电压力锅自动化组装包装生产线,包括两排机架6,两排机架6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动力装置,且每一个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之间的机架上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滚动轴,传动轴和滚动轴上连接有输送带5。在本实施例中,机架两端的动力装置为电机9、14,两个电机分别为机架上的输送带提供动力。
所述传送转向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方向与机架方向垂直的电机,电机之间传动连接有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轴,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输送带。其中,电机4和电机13为一组,组成一个传送转向装置,将两个机架之前的产品实现转向移动。另外的电机7和电机10,组成一个传送转向装置,将组装完成的产品实现转向移动。
所述两排机架其中一端设置有残次半成品输送装置,另一端设置有成品输送装置。所述残次半成品输送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输送架2,输送架2上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连接有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轴,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输送带。所述成品输送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输送架,输送架与相对应的传送转向装置中的输送带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叁迪精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叁迪精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2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带输送机煤流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大型平台气动升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