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坛紫菜的热水恒温干燥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4865.4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3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婷;骆其君;陈海敏;杨锐;陈娟娟;严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7/60 | 分类号: | A23L17/60;A23B4/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菜 热水 恒温 干燥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坛紫菜的热水恒温干燥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坛紫菜是我国主要栽培的经济海藻,养殖面积超过了60万亩,具有明显经济与社会效益。坛紫菜新鲜藻体保存困难,干燥加工后的干品是重要的初级产品。传统的坛紫菜干燥加工为手工加工、自然干燥,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加工效率低。采收的紫菜如果不能及时脱水干燥加工,容易腐烂。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干燥加工满足不了坛紫菜栽培面积的扩大的需求,原藻易积压,直接影响紫菜栽培产业的效益。可见,及时快速高效干燥加工对于坛紫菜生产十分重要,因此紫菜的机械化干燥加工成为发展的方向。
坛紫菜的加工方法多样,公开号为“CN103960701B”,名称为“一种生鲜紫菜产品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直接将新鲜紫菜经过简单加工为生鲜产品的方法,类似的还有公开号为“CN101461559A”,名称为“紫菜压缩成型的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脱水紫菜压缩的产品制备方法。由于储运、保质期等问题,没有形成产业。加工坛紫菜的过程中干燥最为关键,干燥产品能够实现长时期的保存,且原藻干燥后能够生产其他的产品,比如公开号为“CN100341399C”,名称为“一种坛紫菜产品及其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颗粒化的紫菜系列产品。
目前坛紫菜的干燥加工的方法是采取热风锅炉干燥的技术,如公开号为“CN201093852Y”,名称为“节能型紫菜干燥装置”的实用发明专利,公开了在换热室的热风出口与系统干燥室相通而散热;以及公开号为“CN2852005Y”,名称为“紫菜干燥装置”的实用发明专利,公开了热风锅炉干燥中的添加温度传感器、流量控制阀。公开号为“CN2717236Y”,名称为“紫菜干燥装置”的实用发明专利,则公开了导热油炉的散热方式。上述的热风干燥加工的温度高,干燥快,但是在温度输出状态不稳定,不同位置的湿紫菜干燥程度差异大,干品含水率不一致;干燥成品菜表面收缩不一致,光泽差;热风干燥设施直接与干紫菜接触,有火灾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坛紫菜的热水恒温干燥加工装置,从而实现高效安全加工、节能减排并获得优质干燥紫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坛紫菜的热水恒温干燥加工装置,包括供热系统、水管系统和干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供热系统包括锅炉和配套的热源,锅炉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口A、下方设置有进水口A;热源将燃油燃烧,使锅炉中的冷水加热为热水,通过水管系统进入干燥车间,使湿紫菜脱水干燥;
所述的水管系统包括热水出水管和冷水回水管,热水出水管设有进水口B、出水口B,冷水回水管设有进水口C、出水口C,其中:热水出水管的进水口B与锅炉的出水口A相连接,冷水回流管的出水口C与锅炉的进水口A相连接,冷水回流管上设置有水泵;水管系统连接供热车间与干燥车间,保证供热车间与干燥车间相互隔离。主要构件是热水出水管、冷水回水管及水泵。热水出水管在锅炉上方的出水口与散热片上方的进水口建立连接,冷水回水管是在锅炉下方的进水口与散热片下方的出水口建立连接,水泵是将冷水回水管中的水泵回到锅炉中;
所述的干燥车间,内部放置有紫菜架,紫菜架的一侧放置有散热片;干燥车间的一侧体壁上安置有引风电扇,相对的另一侧体壁上安置有排风电扇;引风电扇位于紫菜架的另一侧,散热片位于散热片的另一侧;干燥车间实现恒温状态下高效干燥,主要构件是散热片、紫菜架、引风电扇和排风电扇;干燥车间依靠散热片终端散热,整体发热,发热均匀;热水进入散热片,引风电扇产生的风力,促进散热片产生热辐射,通过需要干燥的紫菜架,由排风电扇将潮湿的空气排出;干燥车间具有设定的温度、湿度与空气流速;供热车间与干燥车间相互隔离,防止了火灾隐患;散热片与热水出水管与冷水回水管的管路系统连接,以高温水为热源载体,易获得温度输出较为稳定状况,引风电扇和排风电扇产生的空气流通,能够实现恒温状态下高效干燥。
所述的散热片,上方开设有进水口D、下方开设有出水口D,其中:进水口D与热水出水管的出水口B相连接,出水口D与冷水回水管的进水口C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片,材质为钢制薄板型,是采用厚度1.5mm的碳素优质冷轧钢板、以高温水为媒实现热量传递的基本元件;上方开设有进水口D、下方开设有出水口D,二者相距180cm。散热片的外表面在良好的预处理后采用静电喷塑工艺在表面涂刷的材料,涂刷的材料应该无毒无味,在高温下不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4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