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1990.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燕;达娃卓玛;叶烨;曹治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西藏自治区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C67/48 | 分类号: | C07C67/48;C07C69/24;C07C69/533;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64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具有 肿瘤 活性 艾里莫芬烷 倍半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粉碎、干燥、冷浸、脱色、洗脱,从藏橐吾植物中分离出一类全新的具有极佳抗肿瘤活性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为该类倍半萜提供了新的活性结构,为其结构修饰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本发明提供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制备方法简单,可实际应用于肝癌、胃癌、宫颈癌、白血病等疾病的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橐吾属植物属于菊科,千里光族,包括13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其中超过100种分布在我国境内,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很多橐吾属植物的根及根茎在民间被作为山紫菀入药,具有温肺止痰、平喘止咳、润肺降气的功效,尤其在新疆、云南、青海和西藏等地区被经常使用。从橐吾属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细胞毒活性、杀虫和拒食活性、抗肝毒活性等。
倍半萜类成分广泛存在于菊科植物中,也是菊科植物的特色成分之一。因其多变新颖的结构类型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倍半萜类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又以艾里莫芬烷倍半萜为主。目前,从橐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已有500余个。
但在已分离得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中,只有一部分具有抗肿瘤活性。该类倍半萜的哪些结构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哪些是辅助结构,哪些是次要甚至无效结构,现在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
现有研究中,较为公认的活性结构为内酯环。如申请号为200710067459.3的发明,报道了一个结构新颖的艾里莫芬双内酯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可明显抑制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和人肝癌细胞(BEL-7404)生长活性;专利号为ZL.200610051719.3的发明,也报道了一个可抑制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和人肝癌细胞(BEL-7404)生长活性的艾里莫芬双内酯天然产物。
但上述报道均只说明了这类带内酯环的倍半萜具有抗肿瘤活性,并未阐述内酯环与活性的确切关系。直到2008年,一篇名为“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构效关系研究”的报道,通过对比试验,才首次指出,该类倍半萜中,并呋喃结构可能是无效结构,内酯环结构可能是关键的活性基团,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明这一观点。
艾里莫芬烷倍半萜种类繁多,提取或合成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且其活性结构未被探讨过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有助于深入认识其抗肿瘤效应的作用机理,对该类倍半萜的结构修饰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类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化学通式为:C15H20OR1R2;结构通式为:
所述的R1基团为H、OH、OCH3、OC2H5、OCOCH3中的一种;
所述的R2基团为一类含有酯基或羟基的基团。
相应的,一种抗肿瘤药物的活性成分,其活性成分为:所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
优选的,所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R1基团为H时,R2基团为(3-methylbutanoyl)oxy,化学式为:C20H30O3,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西藏自治区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西藏自治区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19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