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4881.0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0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罗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12 | 分类号: | H01L33/12;H01L33/32;H01L33/6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照明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其包括芯片组件和发光二极管组件;芯片组件包括碳化硅衬底、生长于碳化硅衬底的外延层以及设于外延层上的P电极和N电极;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InN缓冲层、AlGaN缓冲层、非故意掺杂GaN接触层、N型掺杂GaN接触层、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层、电子阻挡层、P型掺杂GaN接触层以及透明导电层,N电极设于N型掺杂GaN接触层上,P电极设于透明导电层上,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芯片组件的支架、焊线和支架电极。本发明能够避免出现裂片、碎片现象,且提高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氮化物基发光二极管芯片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随着发光二极管的大规模应用,市场对于发光二极管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持续降低制造成本,采用碳化硅衬底的发光二极管替代蓝宝石衬底的发光二极管是未来开展趋势。
目前,采用碳化硅衬底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增大衬底尺寸,但是由于6英寸乃至更大尺寸的外延技术尚不成熟,导致碳化硅衬底的发光二极管尚未完全普及,主要原因就是大尺寸的外延片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片、碎片现象,且外延片均匀性差,从而导致外延片的产品量率低,难以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能够避免出现裂片、碎片现象,且提高均匀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包括芯片组件和发光二极管组件;所述芯片组件包括碳化硅衬底、生长于碳化硅衬底的外延层以及设于外延层上的P电极和N电极;所述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InN缓冲层、AlGaN缓冲层、非故意掺杂GaN接触层、N型掺杂GaN接触层、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层、电子阻挡层、P型掺杂GaN接触层以及透明导电层,所述N电极设于所述N型掺杂GaN接触层上,所述P电极设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芯片组件的支架、焊线和支架电极。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层为ITO层。
优选的,所述InN缓冲层的厚度为10-200nm,所述AlGaN缓冲层的厚度为10-100n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采用芯片组件和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复合结构,且芯片组件包括碳化硅衬底和生长于碳化硅衬底的外延层,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InN缓冲层、AlGaN缓冲层、非故意掺杂GaN接触层、N型掺杂GaN接触层、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层、电子阻挡层、P型掺杂GaN接触层以及透明导电层,由于外延层具有两层缓冲层,能够更好地释放碳化硅与GaN之间的应力,从而能够避免出现裂片、碎片现象,且提高均匀性,保证了稳定性和发光质量,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包括芯片组件和发光二极管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4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