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3705.1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5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华;王毅;刘雨季;宋思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39/50 | 分类号: | C07D239/50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氨基 硝基 嘧啶 二氧化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能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含能材料是实现武器打击目标的动力源和毁伤源,其能量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武器系统的性能,然而在提高含能材料能量同时,其安全性能往往会降低。高能钝感炸药一直含能材料领域不懈追求的目标。不过到目前为止,唯一被批准而广泛使用的高能钝感炸药只有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但是TATB的能量较低,只相当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的65%,这显著影响了其作为战斗损伤部位的小型化进程。因此,发展新型能量超过TATB,感度与TATB相当的高能钝感含能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2,4,6-三氨基嘧啶及其取代物为反应原料,进行硝化反应;进行氧化反应;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得到所需产物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
2,4,6-三氨基嘧啶取代物为2,4,6-三氨基-5-亚硝基嘧啶;
硝化反应的硝化试剂为质量分数为90%~100%硝酸和硫酸、醋酸、三氟乙酸混合液、三氟甲烷磺酸、乙酸酐、三氟乙酸酐中的一种混合液;硝化反应的硝化试剂为90%~100%硝酸或四氟硼酸硝酰试剂;
硝化反应的温度为-10~50℃;
氧化反应的氧化试剂为醋酸/过氧化氢混合液,三氟甲烷磺酸/过氧化氢混合液、三氟乙酸/过氧化氢混合液、硫酸/过氧化氢混合液;
氧化反应的温度为-10~100℃;
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中的一种。
其中硝化过程的反应时间为1~24小时。
其中氧化过程的反应时间为1~24小时。
其中过氧化氢是指质量分数为20%~9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
本发明的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具有且其合成步骤短,所用原料和溶剂成本低且后处理简单,对人、设备和环境危害小等优点;采用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具有高密度、高能量、对机械刺激钝感等特点,在含能材料应用领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合成的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的氢-1核磁共振波谱图(1H NMR)。
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合成的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的碳-13核磁共振波谱图(13C NMR)。
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合成的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的高分辨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合成的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的结构式为:
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以下三种合成路线:
路线一:以2,4,6-三氨基嘧啶为反应原料,先后经硝化、氧化两个反应步骤制得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
在温度-10~50℃条件下,将2,4,6-三氨基嘧啶多次分批缓慢加入到一定量硝化试剂中,所用硝化试剂包括质量分数为质量分数为90%~100%硝酸、硝酸/硫酸混合液、硝酸/醋酸混合液、硝酸/三氟乙酸混合液、硝酸/三氟甲烷磺酸混合液、硝酸/乙酸酐混合液、硝酸/三氟乙酸酐混合液、或四氟硼酸硝酰试剂中的一种;加完后继续反应1~24小时,然后将反应体系降温到室温后倾倒入冰水中,固体抽滤、干燥得2,4,6-三氨基嘧啶的硝化产物,即2,4,6-三氨基-5-硝基嘧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3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苯达唑的精制方法
- 下一篇:酯水双亲性竹红菌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