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作电工材料的碳化硅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1447.1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9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徽凯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7 | 分类号: | C01B32/97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吴从吾 |
地址: | 23113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作 电工材料 碳化硅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化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作电工材料的碳化硅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碳化硅,商品名称金刚砂,是碳和硅的化合物,分子式SiC,分子量40.07。碳化硅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其摩氏硬度在90以上,仅次于金刚石等少数超硬物质。和其他非金属物质比较,它的热电传导能力也是很高的。此外,碳化硅还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及优异的高温特性。碳化硅的上述特点使其在近代工业技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工业生产的碳化硅主要分两大类。一类绿色碳化硅,外观为绿色或黄绿色的晶块,制造时在配合料中加入食盐NaCl或采用高纯原料制造,绿碳化硅主要用于制造磨具及电热硅碳棒等产品。另一类黑色碳化硅,外观为黑色或深兰色的结晶,制造过程中不加入食盐,黑色碳化硅主要用于制造磨具及高级耐火制品,在有色金属冶炼及石油化学工业中应用颇广。
制造电工材料用的碳化硅就其制造方法及外观特征区分,应属黑色碳化硅的范畴,但由于其特殊的电气要求,在配方工艺上有某些不同处。近十数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碳化硅已作为重要的高阻半导体材料,逐步广泛地应用在电子工业领域中。目前已利用碳化硅单晶制成高温整流管及多种电发光器件,在这方面碳化硅材料将愈来愈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作电工材料的碳化硅生产工艺,主要用于电工材料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作电工材料的碳化硅生产工艺,所述碳化硅的生产原料包括石英砂、碳素材料、木屑、非晶材料、水和工业硫酸,所述碳化硅的生产设备包括工业炉、混料机、鄂式破碎机、球磨机、锥形清洗罐和烘烤箱;
一种用作电工材料的碳化硅生产工艺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S1,碳化硅的配料取样
所述碳化硅主要是由石英砂、碳素材料和木屑制成,所述石英砂占48~59%,所述碳素材料占38~44%,所述木屑占1.6~2.2%;
S2,碳化硅配料配比操作
采用混料机进行混料,把取样的材料放入进混料机内部进行混料操作,控制水分为2~3%,混合后配料容量为1.4~1.6g/cm3混料时间控制在50~60分钟;
S3,装炉操作
装料顺序是在工业炉的炉底先铺上一层未反应料,然后添加新配料到一定高度,在其上面铺一层非晶材料,然后继续加配料至炉芯水平,炉芯放在配料制成的底盘上,中间略凸起以适应在炉役过程中出现的塌陷,炉芯上部铺放混好的配料,同时也放非晶材料或生产未反应料,炉子装好后形成中间高、两边低;
S4,冶炼操作
炉子装好后即可通电合成,以电流电压强度来控制反应过程,当反应炉炉温升到1500℃时,开始生成β-SiC,从2100℃开始转化成α-SiC,2400℃全部转化成α-SiC,合成时间为26~36小时;
S5,冷却操作
炉子冷却24小时后可以浇水冷却,出炉后对碳化硅晶块进行分层、分级拣选;
S6,碳化硅晶块破碎研磨操作
用鄂式破碎机对碳化硅晶块进行初级破碎,破碎后的碳化硅晶块内部再加入70%左右碳化硅重量的水,把碳化硅晶块和水的混合物放入进球磨机内进行搅拌研磨,研磨时间2~3小时;
S7,杂质去除操作
把研磨完成的研磨料放入锥形清洗罐中,加入10%重量比例的工业硫酸,第一个小时通蒸汽,以后每隔1个小时彻底搅拌一次,4小时以后通水水洗,水洗时每小时搅拌一次,共计水洗6~8小时;
S8,烘干操作
将清洗后的碳化硅放入烘烤箱中进行高温烘烤处理,烘烤温度控制在800~900℃之间,烘烤时间在45~55分钟后通风冷却;
S9,筛选操作
对冷却后的碳化硅进行分组筛选保存操作。
优选的,所述工业硫酸内部的硫酸的浓度不得低于95%。
优选的,所述石英砂为反应时碳化硅的主要来源,电工碳化硅生产对石英砂的要求如下:成份:SiO>98%,粒度:8~16目/吋时的均匀颗粒,为了保证配合料适当的透气性要求其中所含粉状物料尽可能少。
优选的,所述提供反应时所需碳原素,目前生产电工碳化硅使用的碳素材料主要为无烟煤,其要求如下:化学成份,水份<6%,挥发份<8%,灰份<12%。
优选的,所述具体使用的无烟煤的灰成份要求如下:
优选的,所述具体使用的无烟煤的粒度要求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徽凯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徽凯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1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