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纤维的着色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2743.3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9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庆丰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20 | 分类号: | C08J3/20;D01F6/92;D01F1/06;C08L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倪志华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纤维 着色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纤维的着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P1、将PET再生料加入转鼓中,通入蒸汽并同时打开抽真空装置;SP2、将转鼓进行加热升温至120‑130℃后,关闭蒸汽和抽真空装置,向转鼓内添加染色填料;SP3、再次将转鼓进行封闭后,通入热蒸汽并打开抽真空装置,持续8‑10小时,完成着色。通过上述设置,再生纤维在转鼓中进行配色、染色,避免了纺织之后进行染色产生的废水、废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减少单独对染色颜料进行干燥的步骤,将染色颜料与PET再生料共同进行干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纤维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再生纤维的着色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号为CN10374124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染小,原料消耗低的有色FDY强力纤维的切片纺丝加工工艺,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将切片筛选后进行预结晶,再进行干燥,然后计量注入干燥后的色母粒,再通过熔融挤出后纺丝,冷却成型再进行上油集束,然后依次通过预网络器、第一热辊、第二热辊、主网络,然后进行卷绕成型,最后对产品检验后进行包装即可。
但上述生产方法过程,色母粒与切片之间的混合均匀度不足,可能造成染色不均匀的情况,并且还对色母粒与切片分别进行干燥,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纤维的着色工艺,其具有染色均匀、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再生纤维的着色工艺,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P1、将PET再生料加入转鼓中,通入蒸汽并同时打开抽真空装置;
SP2、将转鼓进行加热升温至120-130℃后,关闭蒸汽和抽真空装置,向转鼓内添加染色填料;
SP3、再次将转鼓进行封闭后,通入热蒸汽并打开抽真空装置,持续8-10小时,完成着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T再生料先在转鼓中进行抽真空干燥后,染色填料与干燥再生料在120-130摄氏度混合时,染色填料容易吸附在温度较高的再生料的表面,再通过转鼓的搅拌和蒸汽的作用下,将染色填料与再生料混合均匀,从而在再生料的表面均匀涂覆,在后续进行熔融纺丝时,加入挤出机的材料上具有适量的染色颜料,保证后续使用时,具有足够的颜料配比,纺制出的化学纤维,着色均匀,色牢度好;同时采用在转鼓中进行配色、染色,避免了纺织之后进行染色产生的废水、废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减少单独对染色颜料进行干燥的步骤,将染色颜料与PET再生料共同进行干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设备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ET再生料为再生PET瓶片、PET布角料和PET有色泡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PET瓶片是利用废弃的PET包装瓶切份成的薄片,作为再生原料进行利用,成本的较低,并且将废旧资源进行重新利用,减少对环境污染。采用PET有色泡料的可以在着色过程中同时作为染色剂使用,减少染色填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P1中蒸汽的蒸汽压力为5-7MP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压力为5-7MPa的蒸汽在对PET瓶片进行加热的过程中,能稳定迅速的将瓶片表面加热到相应温度,避免温度上升过快破坏PET瓶片结构,同时又能保证加工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P2中的染色填料为硫靛染料或蒽醌类溶剂染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溶剂染料具有较小的密度,着色力高,不容易脱落,并且透明度较高,染色后纤维视觉效果较好。蒽醌染料色光鲜艳,色牢度高,耐氧化性好,并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熔点较高,约250-300℃,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熔化,能稳定的进行染色。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P2中加入染色填料的同时加入与染色填料重量比为100:(3-5)的超分散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庆丰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庆丰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2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