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驾驶室传递函数获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2029.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徐武彬;陈少江;黄琼春;陈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周晟,文信家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驾驶室 传递函数 获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参数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驾驶室传递函数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传递函数是结构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对研究其结构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获取其传递函数时,一般都是将该构件利用柔性绳将其吊装,然后通过在所关注的位置粘贴传感器,通过锤击技术获取从主要激励点到其关注点的传递函数。
上述方法中的激励与构件实际工作状态中的激励不符,获得的传递函数并不能代表其工作时的真实传递函数;并且,在进行敲击时,由于激励点位置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可能会出现某个方向不容易进行锤击,从而不能获取准确的结果;其他获取传递函数的试验计算方法,通常成本高且操作复杂,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车辆驾驶室传递函数获取方法,该方法克服现有技术误差大操、作复杂、效率较低的缺陷,具有操作简单、计算精确、效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驾驶室传递函数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待测量驾驶室的实体的主要激励点粘贴三方向加速度传感器,在测试工况下运行,获取激励点处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多次试验测试,去除测试结果中偏差显著的加速度信号,对剩余的加速度信号求平均值,得到三方向的测试加速度信号;
B、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测试加速度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处理,得到三方向的载荷加速度信号;
C、对待测量驾驶室进行有限元建模,预设响应点,在有限元模型上与激励点相对应的部位施加步骤B中获得的载荷加速度信号,获取响应点的三方向的频响函数;
D、根据载荷加速度信号与频响函数计算得到三方向传递函数,得到传递函数曲线。
优选地,所述的滤波去噪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对加速度信号进行逐级分解,对得到的多个IMF分量进行筛选,仅保留中低频的IMF分量,将中低频的IMF分量中的噪声信号去除后,将中低频的IMF分量进行叠加得到载荷加速度信号。
优选地,所述的响应点位于车辆驾驶室座椅与地板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的主要激励点为车辆驾驶室与车架连接悬置。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D中传递函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H(w)为传递函数,Y(w)表示频响函数,X(w)表述载荷加速度信号。
优选地,所述的三方向为X向、Y向、Z向。
优选地,所述的测试工况为保持时速40km/h、50km/h匀速行驶。
本发明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车辆驾驶室的实际工况做输入激励,结合有限元分析获取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更为接近车辆驾驶室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结构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获取的前左悬置X向至响应点Z向的传递函数曲线图
图2为实施例1获取的前左悬置Y向至响应点Z向的传递函数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1获取的前左悬置Z向至响应点的Z向传递函数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驾驶室传递函数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待测量驾驶室的实体的主要激励点粘贴三方向加速度传感器,在测试工况下运行,获取激励点处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多次试验测试,去除测试结果中偏差显著的加速度信号,对剩余的加速度信号求平均值,得到三方向的测试加速度信号;
B、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测试加速度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处理,得到三方向的载荷加速度信号;
所述的滤波去噪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对加速度信号进行逐级分解,对得到的多个IMF分量进行筛选,仅保留中低频的IMF分量,将中低频的IMF分量中的噪声信号去除后,将中低频的IMF分量进行叠加得到载荷加速度信号。
C、对待测量驾驶室进行有限元建模,预设响应点,在有限元模型上与激励点相对应的部位施加步骤B中获得的载荷加速度信号,获取响应点的三方向的频响函数;
D、根据载荷加速度信号与频响函数计算得到三方向传递函数,得到传递函数曲线;
所述的传递函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H(w)为传递函数,Y(w)表示频响函数,X(w)表述载荷加速度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响应点位于车辆驾驶室座椅与地板的连接处;所述的主要激励点为车辆驾驶室与车架连接悬置,所述的三方向为X向、Y向、Z向,所述的测试工况为保持时速40km/h匀速行驶;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获取的前左悬置三个方向至响应点Z向的垂向传递函数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快速装卸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