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3942.X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5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晃象;中川英树;中田博文;夏目美纪;白坂治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康建峰;韩雪梅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系统。一种动力传递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管和轴。第一管被配置成向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供给润滑油。轴由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旋转支撑。轴设置有沿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穿过轴的通孔。第一管从布置轴的空间的外部插入式地固定至第一壳体的插入孔。第一管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被配置成向第一轴承供给润滑油,并且第二开口被配置成经由轴的通孔向第二轴承供给润滑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系统,更具体地,涉及润滑动力传递系统的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润滑动力传递系统的结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100880)。
JP 2007-100880A中公开的动力传递系统被配置成润滑副轴的轴承。副轴布置在自动变速器与差动机构之间,并且放置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副轴的一端由壳体经由轴承旋转地支撑,并且副轴的另一端由外壳经由轴承旋转地支撑。
副轴设置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穿过副轴的通孔,并且润滑管道布置在通孔中。壳体和外壳分别设置有壳体支撑孔和外壳支撑孔,使得这些孔面向通孔的相应开口。润滑管道的一侧插入至壳体支撑孔中,同时润滑管道的另一侧插入至外壳支撑孔中,从而支撑润滑管道。
第一孔形成在润滑管道的处于壳体与副轴之间的部分中,同时第二孔形成在润滑管道的处于外壳与副轴之间的部分中。从润滑管道的第一孔排放润滑油以向设置至壳体的轴承供给润滑油,并且从润滑管道的第二孔排放润滑油以向设置至外壳的轴承供给润滑油。
发明内容
不幸地是,在前述润滑动力传递系统的常规结构中,可以润滑副轴的轴承,但是需要将润滑管道插入至壳体支撑孔和外壳支撑孔中。因此,需要高的定位准确度,这会引起组装工作的难度变得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组装工作的难度的动力传递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动力传递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管和轴。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轴承。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轴承。第一管被配置成向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供给润滑油。轴布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空间中。轴由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旋转地支撑。轴设置有沿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穿过轴的通孔。第一壳体包括插入孔,第一管在沿轴的轴线方向延伸时插入至插入孔中。第一管从布置轴的空间的外部插入式地固定至第一壳体的插入孔。第一管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被配置成向第一轴承供给润滑油,并且第二开口被配置成经由轴的通孔向第二轴承供给润滑油。
根据该方面的动力传递系统,第一管从布置轴的空间的外部插入式地固定至第一壳体的插入孔;因此,不必相对于第二壳体来定位第一管,从而降低了组装工作的难度。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动力传递系统中,轴可以包括经由第三轴承相对旋转地支撑的齿轮。轴可以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将齿轮与轴彼此耦合。第一管的第二开口可以被配置成向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供给润滑油。
根据该方面的动力传递系统,能够润滑除了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以外的第三轴承。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动力传递系统中,还可以设置无级变速器。还可以设置向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供给润滑油的第二管。第一管可以从第二管分出。
根据该方面的动力传递系统,由于不必设置专门向第一管供给润滑油的油通道,所以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动力传递系统中,还可以设置无级变速器。可以设置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被布置成经由轴而不经由无级变速器。可以设置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被设置成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平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被布置成经由无级变速器。
根据该方面的动力传递系统,能够润滑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中的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39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