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柑橘果实增糖着色与防果皮内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5845.5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4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易时来;邓烈;何绍兰;杨江波;戴祥生;彭振铎;柳正葳;李文涛;吕强;谢让金;郑永强;马岩岩;杨文杰;王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柑橘 果实 着色 果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实着色与防果皮内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柑橘果实增糖着色与防果皮内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受各种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尤其是低温条件导致柑橘(塔罗科血橙)果实着色较差,目前在柑橘着色方面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前人采用的果实增糖着色剂98%原粉,对果蔬着色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柑橘(塔罗科血橙)果实着色方面的应用技术,包括喷施的时期、适宜浓度等缺乏技术支撑。同时,柑橘(塔罗科血橙)果实果皮的内裂目前缺少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目前,柑橘(塔罗科血橙)果实颜色(果面和果肉)着色较差、着色程度不均匀;果实酸度偏高;果皮较薄,易脆,内果皮容易内裂,导致果品贮运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腐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柑橘(塔罗科血橙)果实着色、内果皮裂皮等受各种环境条件影响,果肉与果皮的着色均匀度、着色深浅缺乏标准化技术措施,当前防止果皮内裂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措施。柑橘果实颜色(果面和果肉)着色较差、着色程度不均匀;果实酸度偏高;果皮较薄,易脆,内果皮容易内裂,导致果品贮运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腐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单一技术措施存在的局限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柑橘果实增糖着色与防果皮内裂的综合技术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柑橘果实增糖着色与防果皮内裂的方法,所述柑橘果实增糖着色与防果皮内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果实增糖着色剂98%原粉,喷施浓度为500-1000倍稀释液,在果实由绿色转橙黄色、由橙黄色转紫红色两个阶段进行树冠全面喷施,每个阶段喷施2-3次;
步骤二,叶面追施硝酸钙(Ca(NO3)2)浓度为0.5%,花前7-10天开始喷施第一次,盛花后每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次;开花前后共喷施3次。
步骤三,叶面追施硼酸(H3BO3)或硼砂(Na2B4O7·10H2O)浓度为0.2%,开花前7-10天开始喷施第一次,盛花后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次;开花前后共喷施3次。
进一步,所述果实增糖着色剂98%原粉500-1000倍稀释液,在果实由绿色转橙黄色、由橙黄色转紫红色两个阶段进行树冠全面喷施,每个阶段喷施2-3次。
进一步,所述硝酸钙(Ca(NO3)2)浓度为0.5%,开花前7-10天开始喷施第一次,盛花后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次;开花前后共喷施3次。
进一步,所述硼酸(H3BO3)或硼砂(Na2B4O7·10H2O)浓度为0.2%,开花前7-10天开始喷施第一次,盛花后每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次;开花前后共喷施3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柑橘果实增糖着色与防果皮内裂的方法的柑橘果实。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采用现有的果实增糖着色剂98%原粉(BSAG)500-1000倍稀释液,在果实由绿色转橙黄色、由橙黄色转紫红色两个阶段进行树冠全面喷施,每个阶段喷施2-3次;叶面喷施硝酸钙(Ca(NO3)2),采取开花前7-10天开始喷施第一次,盛花后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次;叶面追施硼酸(H3BO3)或硼砂(Na2B4O7·10H2O),开花前7-10天开始喷第一次,盛花后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次。钙、硼等肥料开花前后树冠全面喷施共3次。柑橘果面和果肉颜色较好,果实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和柠檬酸酸含量)都有较好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柑橘果实增糖着色与防果皮内裂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58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