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提高耐化学品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9793.5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寺田和范;佐久间照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K13/04;C08K7/14;C08K3/16;C08K5/098;C08K5/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树脂 组合 提高 化学 品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提高耐化学品性的方法。本发明提供耐化学品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为含有熔点为240℃以下、碳原子数/氮原子数之比(C/N比)为7以上的聚酰胺(A)和熔点为240℃以上、碳原子数/氮原子数之比(C/N比)小于7的聚酰胺(B)而形成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在低于240℃的温度范围具有至少1个熔点且在240℃以上的温度范围具有至少1个熔点,并且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结晶峰值温度为1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耐化学品性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提高耐化学品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树脂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机械强度、刚性和耐冲击性等)、耐热性、耐化学品性,因此被用于服装、产业材料、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其它工业制品等各种产业领域。
对于用于汽车发动机室的原材料而言,最近,设想在寒冷地区的使用,更高度地要求抑制由作为防冻剂的氯化钙导致的树脂劣化、抑制由在冷却类部件中作为不冻液的长效冷却剂(LLC)导致的树脂劣化;等。在用于与汽车发动机室相关的部件时,对聚酰胺树脂也要求如上所述的耐氯化钙性和耐水解性。
作为提高聚酰胺树脂的耐氯化钙性和耐水解性的技术而言,以往已知长碳链的聚酰胺(长链型聚酰胺;亚甲基链相对于酰胺键的比例高的聚酰胺)。
另一方面,长链型聚酰胺的熔点低,因此,为了提高耐热性,公开了其与聚酰胺66等的混合物(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88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44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3-5239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合于用于汽车发动机室的部件等的、耐化学品性更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并提供提高耐化学品性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含有熔点为240℃以下、碳原子数/氮原子数之比(C/N比)为7以上的聚酰胺和熔点为240℃以上、碳原子数/氮原子数之比(C/N比)小于7的聚酰胺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熔点,并且结晶峰值温度为1个,由此可以获得耐化学品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为含有熔点为240℃以下、碳原子数/氮原子数之比(C/N比)为7以上的聚酰胺(A)和熔点为240℃以上、碳原子数/氮原子数之比(C/N比)小于7的聚酰胺(B)而形成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该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在低于240℃的温度范围具有至少1个熔点且在240℃以上的温度范围具有至少1个熔点,并且结晶峰值温度为1个。
优选聚酰胺(A)含有50摩尔%以上的由脂肪族二元胺和脂肪族二元羧酸构成的单元和/或由ω-脂肪族氨基羧酸构成的单元。
优选聚酰胺(A)为选自由聚酰胺410、聚酰胺412、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1010、聚酰胺1012以及含有它们作为构成成分的共聚聚酰胺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优选聚酰胺(B)含有50摩尔%以上的由脂肪族二元胺和脂肪族二元羧酸构成的单元。
优选聚酰胺(B)为选自由聚酰胺46、聚酰胺56、聚酰胺66、以及含有它们作为构成成分的共聚聚酰胺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优选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结晶峰值温度为聚酰胺(A)的结晶峰值温度以上、且为聚酰胺(B)的结晶峰值温度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9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耕机动力传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