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充电方法以及车辆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0064.9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9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H02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德海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2 | 代理人: | 袁媛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充电 方法 以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特别涉及车辆充电方法以及车辆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车辆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电动车辆。
比如,对于无人驾驶车辆来说,由于存在大功率的计算终端,因此对电能的消耗更会加剧。
无人驾驶车辆是指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等,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电动车辆充电站等来为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随着电动车辆越来越多,对电能的消耗也会越来越大,相应地,如何有效地进行节能,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车辆充电方法以及车辆充电系统,能够节省对于电能的消耗。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充电方法,包括:
在车身的指定区域喷涂一层摩擦生电材料,以便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所述摩擦生电材料产生电能,利用产生的电能对车辆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指定区域包括:车身的非玻璃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指定区域喷涂一层绝缘材料;
在所述绝缘材料上喷涂所述摩擦生电材料。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利用升压装置对所述摩擦生电材料产生的电能进行升压;
利用升压后的电能对车辆进行充电。
一种车辆充电系统,包括:
在车身的指定区域喷涂有一层摩擦生电材料的车辆;
所述摩擦生电材料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电能,利用产生的电能对车辆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指定区域包括:车身的非玻璃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所述指定区域进一步喷涂有一层绝缘材料,所述摩擦生电材料位于所述绝缘材料之上。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所述车辆充电系统中进一步包括:升压装置;
所述升压装置,用于对所述摩擦生电材料产生的电能进行升压,利用升压后的电能对车辆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升压装置位于车辆的前仓或后备箱内。
基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案,可以在车身的指定区域喷涂一层摩擦生电材料,这样,在风力的作用下,摩擦生电材料就会产生电能,进而可利用产生的电能来对车辆进行充电,从而节省了对于电能的消耗。
而且,原本车辆在行驶时就会与空气摩擦而产生阻力,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案后,并不会对车辆产生额外的阻力,是纯粹的清洁能源,并且,无论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只要有风,即可产生电能,进而可对车辆进行充电。
另外,摩擦生电材料的成本通常都比较低,这样,如果发生剐蹭等情况,车辆的维修成本也会很低。
再有,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案,不会造成额外的能源的消耗且不会造成任何有害物质的排放,非常环保。
再有,本发明所述方案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如无人驾驶车辆和有人驾驶车辆等,具有广泛适用性,且无需进行复杂的操作及使用复杂的设备,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车身的玻璃区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升压装置与其它各部分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充电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一种新型的车辆充电方法,即在车身的指定区域喷涂一层摩擦生电材料,以便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摩擦生电材料产生电能,进而利用产生的电能对车辆进行充电。
较佳地,所述指定区域可为车身的非玻璃区域。
图1为本发明所述车身的玻璃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的“X”标记的区域即为玻璃区域,相应地,“X”以外的区域即为非玻璃区域。
当然,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摩擦生电材料具体位于车身的哪些区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可选用极易受摩擦而产生静电的材料作为摩擦生电材料,比如,人造纤维等。
摩擦生电材料的厚度同样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在风力的作用下,摩擦生电材料将会产生电能,进而可利用产生的电能来对车辆进行充电。
另外,在喷涂摩擦生电材料之前,还可先在车身的指定区域喷涂一层绝缘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00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建施工用承重挂架加强接头
- 下一篇:一种输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