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3132.0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立脇正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高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既能避免零部件个数或者重量增加,又能将铝合金制的减震器壳体和平衡杆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在支承减震器的上端的铝合金制的减震器壳体(25)的上表面形成有多条从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凸筋(25b),安装座(25c)连接多条凸筋(25b)中的、相邻的凸筋(25b),平衡杆(27)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25c),因此,通过由凸筋(25b)来支承平衡杆(27)的一端与减震器壳体(25)的上表面的连接部处的载荷,既能减小减震器壳体(25)的整个上表面的壁厚以减轻重量,又能牢固地连接平衡杆(2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该汽车的车身结构中,平衡杆(tower bar)的一端与支承减震器的上端的铝合金制的减震器壳体的上表面连接。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知有如下一种结构,即,在仪表板上部构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置有托架,由配置成V字形的左右一对的悬架支承杆(平衡杆)连接左右的减震器壳体和该托架,据此,提高减震器壳体对抗由前轮经减震器施加的载荷的刚性。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1-148978号
当由铝合金的铸造件构成减震器壳体时,可以自由地设定各部的壁厚。但当为了提高设置在减震器壳体的上壁的平衡杆的安装座的强度而增加减震器壳体的整个上壁的壁厚时,会导致减震器壳体的重量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既能避免零部件个数或者重量增加,又能将铝合金制的减震器壳体和平衡杆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出了如下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即,在支承减震器的上端的铝合金制的减震器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多条从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凸筋,安装座连接所述多条凸筋中的、相邻的凸筋,平衡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另外,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提出了如下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即,所述安装座的安装面高于所述凸筋的上端。
另外,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提出了如下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即,在所述减震器壳体的下表面具有支承悬架臂的一对支承壁,所述安装座配置在所述一对支承壁之间的位置。
另外,在技术方案1~3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提出了如下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即,具有:仪表板下部构件;仪表板上部构件,其与所述仪表板下部构件的上部连接,且向上开口;分隔体,其连接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构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上表面;仪表板横梁,其连接于所述仪表板下部构件的下部,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和竖梁,其连接于所述仪表板下部构件的后表面,且上端隔着所述仪表板上部构件连接于所述分隔体,下端连接于所述仪表板横梁,并且,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隔着所述仪表板上部构件连接于所述分隔体。
另外,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提出了如下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即,所述分隔体具有檐帽形截面,其下表面连接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构件的上表面,所述分隔体的上表面通过支承部件支承挡风玻璃下部支承件。
另外,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提出了如下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即,所述支承部件由上部支承部件和下部支承部件构成,其中,所述上部支承部件连接于所述挡风玻璃下部支承件;所述下部支承部件连接于所述分隔体。
另外,在技术方案4~6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提出了如下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即,所述分隔体与所述仪表板上部构件以及所述仪表板下部构件以3层重叠的方式连接,所述竖梁与所述仪表板上部构件以及所述仪表板下部构件以3层重叠的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腐蚀孔的门槛加强支架
- 下一篇:汽车车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