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气缸体的水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9266.5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6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增亮;肖耿;陈剑涛;胡国强;钟秀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1P3/02;F01M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体的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气缸体水套结构的进水管腔大,在冷却水进入气缸套水套腔和机油冷却器前,每缸各有1个上水孔直接进入气缸盖水套;同时在冷却水进入机油冷却器前,每缸各有1个引水孔连通气缸套水套腔;冷却水进入各缸气缸套水套腔的流量少、各缸一致性差,气缸套换热效率低。并且,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气缸体侧面进水总管的末端,机油冷却器散热片浸入在进水总管内,冷却水到达机油冷却器前,已经从各缸水套处、气缸盖上水口处分流,机油冷却器散热片处冷却水流动性差、流速低,机油冷却器散热片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可有效提高发动机各缸冷却效果的发动机气缸体水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气缸体的水套结构,包括气缸体,所述的气缸体一侧设有相互独立的机油冷却器前水道腔和后水道腔,所述的前水道腔一端设有气缸体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可与外挂式机油冷却器相连的前水道腔出水口,所述的后水道腔一端设有可与外挂式机油冷却器相连的后水道腔进水口;所述气缸体内的每个缸均设有气缸套水套腔,每个所述气缸套水套腔上均设有与后水道腔相连通的水套腔引水口,相邻所述的气缸套水套腔之间设有将它们连通的连通口。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前水道腔位于后水道腔的上方,前水道腔的气缸体进水口位于所述气缸体的前端,所述的前水道腔出水口和后水道腔进水口均位于所述气缸体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套腔引水口和连通口均位于所述气缸套水套腔的底部,并且,所述的水套腔引水口均位于所述气缸套水套腔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套腔引水口根据与后水道腔进水口之间距离的远近具有使各气缸套水套腔水流量基本一致的不同流通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缸体有四个气缸,后端两个气缸套水套腔的水套腔引水口的开口朝向所述的后水道腔进水口,所述气缸体前端的两个气缸套水套腔的水套腔引水口的开口朝所述气缸体的前端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各气缸套水套腔的顶部左侧均设有一对第一上水孔,各气缸套水套腔的顶部右侧均设有一个第二上水孔,并且,所述的第一上水孔和第二上水孔的流通面积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水孔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上水孔的流通面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的冷却水经气缸体进水口压入机油冷却器的前水道腔,全部通过机油冷却器的前水道腔出水口,流入外挂式机油冷却器,充分冷却机油后,通过机油冷却器后水道腔进水口流入机油冷却器后水道腔,机油冷却器散热片处的冷却水流动性好,流速高,各缸冷却水一致性好,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更高;
2、本实用新型中,气缸体各缸的气缸套水套腔与后水道腔之间设有将它们连通的水套腔引水口,各缸的水套腔引水口的引入方向、流通面积不同,可提升各缸冷却水流量的均匀性和缸与缸之间冷却水流速的均匀性;
3、本实用新型中,在相邻的气缸套水套腔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连通口,既可以起到平衡各缸冷却水的作用,又可以减少缸套体积,从而提高水套内冷却水的流速和散热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缸套水套腔两侧分别设置不同数量和流通面积的第一上水孔和第二上水孔,缩小各缸气缸套水套腔和气缸盖水套内冷却水的流速偏差,不用通过气缸盖垫片过水孔直径来调节冷却水的流速,实用性强,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机油冷却器前水道腔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机油冷却器后水道腔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水套芯组合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机油冷却器前水道芯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机油冷却器后水道芯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气缸套水套芯的轴测图。
其中:1-气缸体、2-气缸体进水口、3-前水道腔出水口、4-后水道腔进水口、5-水套腔引水口、6-连通口、7-第一上水孔、8-第二上水孔、a-前水道腔、b-后水道腔、c-气缸套水套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9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紧凑的LNG船燃料控制柜
- 下一篇:一种方便更换的小型柴油机气缸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