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仿陶瓷玻璃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4306.2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易和平;时庆文;周伟杰;李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25 | 分类号: | C03B23/025;C03B23/035;C03B23/03;C03C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玻璃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3D仿陶瓷玻璃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陶瓷后盖以其晶莹润泽,色彩饱满,光亮平滑,永不褪色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许多手机后盖采用了陶瓷材质,但是陶瓷后盖具有重量重,工序复杂,成品率低及易碎等缺点,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3D仿陶瓷玻璃的制作方法,利用玻璃材质制作的3D型仿陶瓷玻璃,满足了用户对于陶瓷的视觉追求,同时重量轻,便于携带,又具备3D触感,受到各大品牌手机厂商和消费者的喜爱。制作出的仿陶瓷玻璃具有重量轻,晶润亮丽等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3D仿陶瓷玻璃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油墨转移到平面玻璃上并进行3D热弯处理,冷却得3D仿陶瓷玻璃。
在本发明中,所述油墨类型为氧化物釉料、贵金属釉料或彩釉玻璃油墨。
在本发明中,所述转移工艺为丝网印刷、转印、喷涂、滚筒印刷、凹版印刷或数码釉料打印。
在本发明中,所述3D热弯处理分为预热段、加热段和冷却段。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3D玻璃热弯工艺,只进行一步处理,即制作出3D仿陶瓷玻璃产品,其具有重量轻,便于携带,晶润亮丽等优点,制程简单成本低,满足了用户对于陶瓷的视觉追求,又具备3D触感,受到各大品牌手机厂商和消费者的喜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3D仿陶瓷玻璃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油墨转移到平面玻璃上并进行3D热弯处理,冷却得3D仿陶瓷玻璃。
所述油墨类型可以是氧化物釉料、贵金属釉料及普通丝印、移印、喷涂用的彩釉玻璃油墨等,该油墨需要满足固化温度在600-800℃之间,固化时间在5-10分钟,在急冷条件下不会发生粘附力降低、变色等问题;所述转移工艺可以是丝网印刷、转印、喷涂、滚筒印刷、凹版印刷、数码釉料打印等。
所述3D热弯处理采用的热弯工艺是在热弯机上进行,分为预热段、加热段和冷却段,预热段使模具和玻璃升温到玻璃的软化温度,加热段的温度为600-800℃,具体视玻璃材质和厚度而定,为了使玻璃软化、弯折,冷却段使用循环冷却水,使其快速降温至室温;使用的模具有单模和双模,单模模具依靠自重或模具下方抽气,在软化温度时弯折,双模则需施加压力。
本发明在平面玻璃上转移油墨后,通过高温使玻璃着色,达到仿陶瓷的效果;由于现有的3D玻璃一般采用贴膜的方式,具有精度不高、工艺繁琐的缺点,而丝印油墨对于3D玻璃限制很大,只适用拱高很小的3D玻璃,使用热弯设备对平面玻璃进行3D热弯,热弯的同时使玻璃着色,也省去了后续对3D玻璃转移油墨的工序,减少制程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仿陶瓷玻璃具有重量轻,便于携带,晶润亮丽等优点,满足了用户对于陶瓷的视觉追求,又具备3D触感,受到各大品牌手机厂商和消费者的喜爱。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4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