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栗面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8192.2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1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明 |
主分类号: | A23L7/00 | 分类号: | A23L7/00;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14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栗 面食 杂粮面粉 烘干 果粉 蒸煮 制备 发酵 面粉 食用 安全卫生 板栗果实 比例配置 产品营养 工艺步骤 结构外形 经济利用 冷却包装 密封包装 小麦面粉 制备工艺 果肉 纯净水 调味剂 发酵剂 面粉机 再加工 磨粉 皮壳 破壳 去皮 脱去 主食 成型 冷却 加工 制造 开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板栗果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小麦面粉以及杂粮面粉等混合后加工制造成面食的板栗果粉面食制备方法,包括破壳去皮、烘干、磨粉、混合、发酵、成型蒸煮、冷却包装等工艺步骤,先将板栗果实脱去皮壳后自然烘干成干果肉后在面粉机中磨制成板栗面粉,再与杂粮面粉或调味剂按重量比例配置混合后搅拌成混合板栗面粉,在容器中加入纯净水和发酵剂后搅拌均匀并发酵20~200分钟,再加工制成不同结构外形的面食并蒸煮后,食用或冷却密封包装成成品;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安全卫生,产品营养价值高,食用口感好,节省主食粮种,可以促进山林开发和经济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板栗果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小麦面粉以及杂粮面粉等混合后加工制造成可食用的板栗果粉面食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山林开发和绿化造林事业的发展,各种经济型林种大量种植。目前,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的山林中,板栗果树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板栗果的产量也越来越多。据报道,板栗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属于一种健康型山林果实,由于其果壳结构的原因,板栗果的污染和受鸟类侵食的可能性很小,其果实的卫生条件很好,且易于保存。现有的板栗果的食用方式主要有蒸煮食用,糖炒食用和糕点附料食用,也有个别饭店或个人将板栗果肉炒菜食用,但现有的这些食用方法基本上都是整体果肉或半体果肉直接食用,其口感和食用量受限,特别是糖炒法食用既浪费糖原料,又不利于健康。由于板栗果肉的营养价值高,保健作用好,而且可以替代粮食作物开发利用山区,所以,设计一种可广泛使人们普遍食用的方法和面食,可以有效利用板栗果的食用价值,增加人们的食用好感度,特别是开发一种以板栗果粉为原料的大众化面食品可以有效节省粮食,减少良田的利用量,将山区林地既达到绿化开发目的,又能实现山区林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板栗果实利用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开发设计一种以板栗果粉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大众化普通面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板栗鲜果肉加工成面粉,再与小麦面粉和其他杂粮或附料混合成不同营养配方的各种面食粉料后加工制备成馒头或点心等面食形式的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板栗果实为原料,经过破壳去皮、烘干、磨粉、混合、发酵、成型蒸煮、冷却包装等工艺步骤制备板栗果粉面食产品;先将板栗果实在脱壳机上破壳脱去皮壳后在常温环境或20~50℃条件下自然烘干成干果肉,将干果肉破碎后在面粉机中磨制成板栗面粉,再将板栗面粉与杂粮食用面粉或调味剂按重量比例配置混合后搅拌均匀成为混合板栗面粉,然后取混合板栗面粉在容器中按混合板栗面粉重量20~40%的比例加入纯净水和0~5%的发酵剂后搅拌均匀并发酵20~200分钟,再用面食加工机加工制成不同结构外形的面食并在100~120℃温度下蒸煮3~30分钟后,开锅取出食用或冷却并密封包装备用。
本发明涉及的混合板栗面粉的重量百分配比为:板栗面粉30~90%;小麦面粉10~70%;杂粮面粉0~20%;调味剂0~5%;其中涉及的杂粮面粉包括小米面粉、大米面粉、大豆面粉、绿豆面粉、高粱面粉、红薯面粉、土豆面粉和糯米面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面粉;其中调味剂包括白糖、红糖或糖精;其中的发酵剂包括酵母菌和苏打粉。
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板栗果肉食用技术方法相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安全卫生,产品营养价值高,食用口感好,节省主食粮种,可以促进山林开发和经济利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明,未经刘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8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