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析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组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1772.9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6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冯军;张喜全;吴勇;陈智林;薛春佳;许易;朱裕辉;姜旖旎;郭新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多米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34 | 分类号: | G01N30/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菌素 甲磺酸钠 组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领域,涉及一种分析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组分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析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组分的方法,能较大程度地分离不同修饰度的多黏菌素E1甲磺酸钠组分和(或)多黏菌素E2甲磺酸钠组分,可以用于CMS药物的分析研究和质量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领域,涉及一种分析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组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黏菌素E是一类由多黏芽孢杆菌产生的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为了降低其毒性,多黏菌素E经过化学修饰后合成为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MS)。临床上通常将CMS作为治疗严重多重耐药性细菌感染(如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的最后一道防线药物。
结构确证研究是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临床用药安全性的重要保障。CMS是包含有数十个成分的多组分混合物,其组分结构复杂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修饰前的多黏菌素E主要包括E1、E2、E3、E1-I和E1-7MOA等,这些组分均含有5个氨基;2.在合成CMS时,每个氨基均可以产生两个磺基甲基化修饰,即双修饰。连接在氨基N原子上的甲磺酸钠基团是不稳定的,在后续工艺过程中会发生水解脱落,进而形成不同修饰程度的CMS产物;3.即使是修饰度相同的组分,也可能存在着修饰位置异构体。因此,在CMS药物开发中存在着对这些组分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表征和控制的严峻挑战。
对已公开的文献调研发现,直接分析CMS药物的复杂组分的HPLC法很少。CN200910174103.9中公开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的方法,该方法中的流动相为三氟乙酸-水-乙腈体系,色谱柱为C4键合硅胶柱。该专利公开的图谱显示,其分析方法仅能分离多黏菌素E1甲磺酸钠和多黏菌素E2甲磺酸钠,不能有效分析不同磺基甲基化修饰程度的多黏菌素E1甲磺酸钠组分和(或)多黏菌素E2甲磺酸钠组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析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键合表面活性剂的硅胶柱作为固定相进行分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硅胶柱为Thermo公司的AcclaimTM Surfactant分析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两种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其中流动相A选自磷酸盐、甲酸盐或乙酸盐缓冲液,流动相B选自乙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中流动相A为0.1mol/L磷酸二氢钠,pH 6.5,流动相B为乙腈,按如下方式进行洗脱:
。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中流动相A为0.5mol/L磷酸二氢钠,pH 4.0,流动相B为乙腈,按如下方式进行洗脱:
。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中流动相A为0.02mol/L乙酸铵,pH5.5,流动相B为乙腈,按如下方式进行洗脱:
。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中流动相A为0.1mol/L甲酸铵,pH 6.0,流动相B为乙腈,按如下方式进行洗脱: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析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组分的方法,能较大程度地分离不同修饰度的多黏菌素E1甲磺酸钠组分和(或)多黏菌素E2甲磺酸钠组分,可以用于CMS药物的分析研究和质量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流动相为磷酸盐(pH6.5)时CMS、E1CMS和E2CMS的HPLC分析图。
图2:流动相为磷酸盐(pH4)时CMS的HPLC分析图。
图3:流动相为乙酸铵(pH5.5)时CMS、E1CMS和E2CMS的HPLC分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多米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多米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17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