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7112.7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0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平井智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S17/08 | 分类号: | G01S17/08;G01S7/481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春燕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10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5-241494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全部引用日本专利申请2015-241494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括而言涉及一种激光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到目标物(object)距离的激光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测量到目标物距离的测量装置已经被人们熟知(比如,参见专利申请号为2009-109310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专利文献1))。对于所述测量装置,使用枢转镜将来自光源的测量光朝向目标物扫描,并经由镜子(或译为“反射镜”)采用光接收器接收被目标物反射的返回光。
已知有一种这样的测量装置:其包括分离的光学系统。在所述分离的光学系统中,在规定方向上光源的光轴与光接收器的光轴是分离的,且测量光和返回光沿着不同的光轴前后移动。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具有分离的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由于测量光的光轴和返回光的光轴是分离的,所以可能有发生视差(parallax)的情况,其中,返回光的光轴由于距目标物的距离而偏离测量光的光轴。当出现视差时,会存在由于返回光入射到光接收器的角度偏移而出现测量误差的风险。
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装置,利用该激光装置可以抑制由于距目标物的距离而出现的视差。
[1]鉴于公知技术的状态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装置,包括:光源、第一镜、第二镜和光接收器。所述光源被配置为发出光。所述第一镜可以围绕枢轴枢转。所述第一镜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朝向目标物反射。所述第二镜相对于所述第一镜被设在所述枢轴的轴向方向上且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枢转。所述第二镜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特定方向)反射被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所述光接收器配置为接收被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所述光接收器设置在与所述光源基本相同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处。
[2]根据上述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包括第一光阻挡部件。所述第一光阻挡部件沿所述轴向设置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第一镜的第一光学路径和从所述第二镜到所述光接收器的第二光学路径之间。
[3]根据上述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从所述轴向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和所述第二光学路径至少部分相互重叠。
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和所述第二光学路径线性延伸。
[4]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包括偏转镜,其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朝向所述第一镜反射。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在所述偏转镜处折弯(弯曲)。
对于该激光装置,从所述光源到所述第一镜的第一光学路径被所述偏转镜折弯。因此,光源可以设置在从连接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的直线偏离到一侧的位置。因此,与所述第一镜、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光接收器设置于一条直线上时相比,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空间(或所述第一镜和所述光源之间的空间)可以保留很小,其会提供整体上更加紧凑的激光装置。
[5]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激光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镜和第二光阻挡部件。所述第三镜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镜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镜相对的一侧,且可以围绕所述枢轴枢转。所述第三镜被配置为沿规定方向上反射被所述目标物反射的光。所述第二光阻挡部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路和从所述第三镜到所述光接收器的第三光路之间。
[6]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镜、所述第二镜以及所述第三镜基本上相互平行。
对于该激光装置,来自所述目标物的光被两个镜子,即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的第三镜反射。从而,光接收器接收被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二镜反射的光。因此,可以增加被光接收器接收的光量,且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7]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镜围绕着所述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成有角度地偏移。
[8]根据上述任一激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镜和所述第三镜基本上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船井电机株式会社,未经船井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7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