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6607.8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9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曾爽;刘秀兰;李香龙;赵宇彤;关宇;陈建树;金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加热装置。该装置用于加热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该装置包括:至少一片加热板,加热板与动力电池的一个侧面相邻设置,用于产生热量以提高动力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其中,加热板采用热传导率高于预设阈值的材料;至少一个控制电路,与至少一片加热板一一对应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加热板是否产生热量;处理器,分别与至少一个控制电路相连接,用于输出控制指令以指示至少一个控制电路是否控制对应的加热板产生热量。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加热方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汽车产业升级、节能减排、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电动汽车技术及产业得到了大力的推动和发展,电动汽车得到了推广应用。然而,一些应用的实际问题也开始凸显,其中,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是影响用户选择电动汽车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高寒地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行驶里程和车辆使用成本。因此,动力电池组必须拥有合理、科学和高效的加热系统。
目前,对动力电池加热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现有的加热方法主要包括:电池内部加热法、气体加热法、加热板加热法、加热套加热法、加热膜加热法等。内部加热法难以在电动汽车车内实现,而且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气体加热法存在加热速度慢和加热能耗较高的问题。加热板加热法由于是对电池组整体加热,容易造成电池各单体之间温度分布不均匀。加热套加热法存在不利于电池散热的问题。加热膜加热法以动力电池组本身为电源,受到电池本身容量和电量的限制。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加热方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加热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加热方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用于加热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包括:至少一片加热板,加热板与动力电池的一个侧面相邻设置,用于产生热量以提高动力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其中,加热板采用热传导率高于预设阈值的材料;至少一个控制电路,与至少一片加热板一一对应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加热板是否产生热量;处理器,分别与至少一个控制电路相连接,用于输出控制指令以指示至少一个控制电路是否控制对应的加热板产生热量。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电源,用于为至少一片加热板提供电压源或电流源;电源开关,设置在电源与至少一个控制电路之间,用于控制电源与至少一个控制电路导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电源开关还与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根据处理器输出的控制指令导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至少一片加热板包括第一片加热板和第二片加热板,第一片加热板与动力电池的第一面相邻设置,第二片加热板与动力电池的第二面相邻设置,其中,第一面和第二面为相对的面。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片加热板对应连接;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片加热板对应连接,其中,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一开关用于控制第一片加热板与电源的通断,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第二开关用于控制第二片加热板与电源的通断。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为晶体管开关,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处理器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相连接,用于向第一开关输出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并向第二开关输出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动力电池的表面或内部,用于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其中,温度传感器还与处理器相连接,用于将温度发送至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6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