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磨抛光切换的旋转头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9474.1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4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珍珍;文东辉;章少杰;沈张军;袁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37/11 | 分类号: | B24B37/11;B24B37/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磨 抛光 切换 旋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磨抛光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研磨抛光头切换的旋转头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超精密加工应用范围的拓广及其应用精度的不断提高,对超精密加工的仪器及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终加工手段,超精密加工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科研界的重视,为此,掌握超精密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用于该方面加工的实验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在超精密加工仪器装置中,需要经常切换夹紧装置的松紧状态,以此来调整加工工件的不同加工状态,便于实验人员记录实验数据。在传统的加工装置中,松紧装置往往由诸多繁杂的机构或零部件构成,想要完成对夹紧装置的一次夹紧或松开动作,需要花费实验人员大量时间进行一系列繁琐的操作。这样,既浪费了实验人员的宝贵时间,又增加了实验过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研磨抛光切换的旋转头机构,安装于超精密加工装置的夹紧装置处,当加工装置需要调整工件的松紧状态时,实验人员只需调节本装置即可轻松达到控制夹具松紧状态的目的,相比于前人的设计,有着节约资源,节省成本,更安全更高效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约资源、更安全更高效的研磨抛光头切换的旋转头机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研磨抛光头切换的旋转头机构,包括球形连接座、球体座和固定钢珠;所述球形连接座内嵌于球体座内,球体座下方连接用于加工的抛光盘;所述球形连接座内部设置有弹性组弹簧,弹性组弹簧设置在沿球形连接座径向设置的弹簧安装腔内,弹性组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安装腔的底部,弹性组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钢珠;所述固定钢珠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安装腔的直径,固定钢珠受挤压时弹性组弹簧收缩到弹簧安装腔内;所述球体座上用于内嵌球形连接座的腔体内壁上设置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大小与固定钢珠相配合,半圆形凹槽提供非锁死状态下容纳固定钢珠的空间;所述固定钢珠处于未锁住状态时,球形连接座与球体座处于可相对运动状态,球形连接座上下滑动带动抛光盘的升降;通过人工旋转外侧的球体座使球形连接座上的固定钢珠顶紧球型座上的半圆形凹槽时,固定钢珠处于锁定状态,球体座和球形连接座之间的位置锁死。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弹簧和固定钢珠均设有八个,弹性组弹簧沿周向均布在球形连接座上;所述半圆形凹槽设置有八个,半圆形凹槽沿周向均布在球体座上用于内嵌球形连接座的腔体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弹簧的最大宽度略小于弹簧安装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钢珠固定连接在弹性组弹簧的端部,二者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球体座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抛光盘的螺纹孔,球体座通过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栓与抛光盘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相比于前人的设计,有着节约资源,节省成本,更安全更高效的特点;当加工装置需要调整工件的松紧状态时,实验人员只需调节球形连接座与球体座之间的相对状态,即可轻松达到控制夹具松紧状态的目的;球体座旋转一定角度至与球形连接座内侧的固定钢珠处于顶紧状态,从而整个机构处于锁死状态,本机构即处于夹紧状态;再旋转过一定角度,至固定钢珠再次位于半圆形凹槽之前,本机构都处于松开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研磨抛光切换的旋转头机构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一种研磨抛光切换的旋转头机构的左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一种研磨抛光切换的旋转头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一种研磨抛光切换的旋转头机构的正等轴侧图。
附图5为本发明一种研磨抛光切换的旋转头机构的剖面图。
图中,1-球形连接座、2-球体座、3-固定钢珠、4-抛光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9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