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2732.5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7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效华;甄丽;刘彦明;王瑞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2/08 | 分类号: | D01F2/08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武欢欢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成分 抑制 加龄臭 体味 再生 纤维素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所制纤维含有的活性成分包括还原性物质、杀菌剂、保湿剂、止汗成分。所述纤维,干断裂强度≥2.3cN/dtex,湿断裂强度≥1.7cN/tex,干断裂伸率≥22%;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共混纺丝液的制备;本发明制得的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90.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91.0%、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85.0%;本发明制得的纤维,干断裂强度≥2.3cN/dtex,湿断裂强度≥1.7cN/tex,干断裂伸率≥22%。本发明制备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其中活性成分含量占8%‑1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纤维素纤维,早在20世纪初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因其具有与棉相近的性能,回潮率符合人体皮肤生理需求,同时具有透气、光滑、抗静电、易染色等优点,应用领域广泛,在医疗卫生、家纺、服装等都有大量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再生纤维素纤维特点,以再生纤维素纤维为基体的各种新型功能纤维不断研制成功,进一步拓展再生纤维素纤维市场。
功能性纤维可以提高其纺织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纺织产品的功能和档次,满足多元化的服用需求,所以设计与研发新型功能性纤维产品成为纺织行业的热点。同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善、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保健型的功能性纤维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人体为了防止皮肤干燥会自行从皮脂腺中分泌出皮脂,皮脂腺中积存一种被称之为棕榈油酸(9- 十六碳烯酸)的老化物质,该脂肪酸能够给与活性氧反应,变成过氧化脂质的臭味物质。特别是当人 40 岁之后,皮脂中的棕榈油酸的分泌量开始增加,而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人体皮脂中棕榈油酸更容易被氧化产生 2- 壬烯醛,散发出类似蜡烛、奶酪、旧书的异味。
此外人体皮肤表面细菌发酵也会产生不饱和醛,散发异味。这种异味俗称“加龄臭”或“老人味”。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降低体味发生的香皂、化妆品、沐浴液。然而,这些产品的使用和携带不方便,不能及时抑制异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人们随着年龄增长(40岁以后)身体会散发出一种被称为“老人臭”或者“加龄臭”的体味问题,提供一种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本发明制得的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较高;
(2) 本发明制得的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性纤维,物理指标非常好;
(3)本发明制得的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4)本发明含有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加皮肤表面的锁水量,同时抑制皮脂分泌棕榈油酸的速率,并分解棕榈酮酸氧化产物 2- 壬烯酸,降低加龄臭的发生概率;
(5)本发明的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制成T恤成衣,穿戴一周后,对老人身上发出的加龄臭体味的明显的减弱效果,人体身上的气味明显变弱。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活性成分的抑制加龄臭体味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活性成分分散溶液的制备,包括以下过程:
本发明制备的活性成分分散液中含有还原性物质、杀菌剂、保湿剂、止汗成分,其中还原性物质、杀菌剂、保湿剂和止汗成分的质量比为 0.05-15 :0.05-8 :10-50 :0.05-15:优选为0.5-15 :0.1-8 :20-50 :0.5-15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加入还原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2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