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3841.1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9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胡杰;田永亮;刘聪聪;李盈盈;吴昌庆;马骁宇;张伟;刘韶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F02M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恒温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燃油系统技术及节能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商用车越来越多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柴油机车型因其扭矩大,燃油经济等优点占据了商用车百分之九十的市场。试验表明,供给侧初始柴油温度会极大影响发动机柴油喷射的终端温度,该温度变化会导致柴油机油耗和排放的变化。柴油供给侧温度恒定在30℃有助于降低柴油机特别是高压共轨柴油机的油耗和提高排放水平。
现有技术是采用将高温回油混合到进油管的方式对进油温度进行控制,采用电加热丝对燃油进行加热,采用冷却系统水循环或者排气热量对进油进行加热等方式。发动机在采用上述加热装置时的燃油局部循环,温度会越来越高,且现加热装置只能对燃油加热,不能降温,加热丝加热存在安全隐患且可靠性低,采用冷却系统或排气热量时,管路较长且不利于缓解冷启动问题,即启动之间上述加热装置的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加热装置仅能加热而不能降温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包括发动机进油管、发动机回油管、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PTC陶瓷加热器、第二PTC陶瓷加热器、第三PTC陶瓷加热器、温度器及控制器;
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与所述第一散热器之间,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与所述发动机回油管之间,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与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相对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油管的两侧;
所述第三PTC陶瓷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回油管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所述第三PTC陶瓷加热器与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相对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回油管的两侧;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油管的出油口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及所述第三PTC陶瓷加热器均与电源电连接,且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及所述第三陶瓷加热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内与所述第一散热器接触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内与所述发动机进油管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
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内与所述发动机进油管及所述发动机回油管接触的表面均设置有凸起结构;
所述第三PTC陶瓷加热器内与所述发动机回油管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三PTC陶瓷加热器内与所述第二散热器接触的表面为平面。
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与所述发动机回油管不连接。
一种柴油恒温控制方法,采用上述任一项的柴油恒温装置;
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进油管的出油口处的柴油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柴油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器,若所述柴油温度低于设定值,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三PTC陶瓷加热器断开,第一PTC陶瓷加热器与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工作,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器将外界温度转移至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侧,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将所述发动机回油管侧热量转移至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侧,对发动机进油管进行加热;
若检测到的柴油温度高于设定值,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PTC陶瓷加热器断开,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及所述第三PTC陶瓷加热器工作,所述第一PTC陶瓷加热器将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侧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器转移到外界,所述第三PTC陶瓷加热器将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侧的热量通过第二散热器转移到外界,为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侧降温。
所述设定值为30摄氏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油温的双向控制,即可加热也可降温;本技术方案采用PTC加热器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灵敏度高温控精准,安全性高;发动机进油管与发动机回油管不连接,即发动机进油与发动机回油不混合,不影响进回阻力。
本技术方案采用PTC陶瓷加热器,因半导体PTC加热特征,安全性和灵敏度高,有助于节油降耗,提高柴油机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PTC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带凸起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进油管,2发动机回油管,3温度传感器,4第一散热器,5第一PTC陶瓷加热器,6第二PTC陶瓷加热器,7第三PTC陶瓷加热器,8第二散热器,9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3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