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耐化学和耐黄变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2500.2 | 申请日: | 2016-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6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管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杰晟蜀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52 | 分类号: | C08G63/52;C08G63/78;C08G63/86;C08L6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193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化学 耐黄变 不饱和 聚酯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耐化学和耐黄变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耐热性普遍较低,绝大多数的热变形温度在60-70℃,而耐热性好的树脂其热变形温度可达120℃,例如高反应活性的间苯型聚酯树脂(如199#)、双酚A型反丁烯二酸酯聚酯树脂和酚醛环氧乙烯基树脂。但未经改性的199#树脂固化收缩率较高,耐黄变性较差,耐化学水平中等,无法应用在对固化收缩率和耐黄变性有要求的产品,其应用范围受限。并且199#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工艺必须采用两歩法,反应时间长,生产成本高。
双酚A型聚酯树脂耐热耐化学性好,但双酚A衍生物价格较高,且树脂耐黄变性较差。乙烯基树脂有很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且固化收缩率不高,但其原材料价格高,生产工艺需时较长,树脂难于稳定,只适用于要求优异性能的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耐化学和耐黄变不饱和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时间适中,反应过程易控,反应产物易得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耐热耐化学和耐黄变不饱和聚酯树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进一步地,所述二元酸为顺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四氢苯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元醇为丙二醇、环己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混醇为分别按7:2: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阻聚剂为氢醌、甲基氢醌、叔丁基邻苯二酚、对苯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反应在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所述催化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催化剂,优选乙二醇锑。
所述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为能够溶解相应原料但不会参与反应的溶剂,优选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常温下将二元酸、混醇、多元醇、催化剂和阻聚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从室温逐步升温至195-200℃保温,取反应釜中物料进行酸值测定,当酸值在50mgKOH/g以下时,开始抽真空,直至酸值在32mgKOH/g以下,锥板粘度4500-4800mPa.s/120℃,开始降温。
(b)加入阻聚剂和溶剂进行兑稀,然后过滤,即得本发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热耐化学和耐黄变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混合醇以及二元醇中大量的饱和环结构以及对称性结构在提高树脂的耐热、耐化学性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固化收缩率较同等反应活性树脂低,并且耐黄变性好;
(2)原材料中使用的混合醇来源稳定且价格适中,易与二元酸及酸酐反应,一步法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凡基于上述技术思想,利用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所做的修改、替换、变更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所用混醇均为按质量比7:2:1进行混合的混合物。
实施例1 本发明不饱和聚酯树脂A的制备
(a)20℃将235g的顺丁烯二酸酐,91.3g的四氢苯酐、35.5g丙二醇、250g的混醇、168.9g环己二醇、0.03g甲基氢醌和2.0g乙二醇锑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从室温升温至195-200℃保温,取反应釜中物料进行酸值测定,当酸值在50mgKOH/g以下时,开始抽真空,直至酸值在32mgKOH/g以下,锥板粘度4500-4800mPa.s/120℃,开始降温;
(b)加入0.08g氢醌、380g苯乙烯和40g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兑稀,然后过滤,制得本发明所述耐热耐化学和耐黄变不饱和聚酯树脂。
实施例2 本发明不饱和聚酯树脂B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杰晟蜀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杰晟蜀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2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