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电极、其制作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3912.0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3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钢;潘争辉;杨洁;刘美男;侯远;叶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G11/86 | 分类号: | H01G11/86;H01G11/26;H01G11/28;H01G11/46 |
代理公司: | 32256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电极 制作方法 应用 | ||
1.一种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导电基底,负载于所述基底上的三维多孔镍导电网络,以及,包覆于所述三维多孔镍导电网络表面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柔性导电基底采用柔性碳质基底,所述碳质基底的形态包括布状、膜状、海绵状或纸状;所述三维多孔镍导电网络所含孔洞的孔径为50~300nm,孔隙率为30~50%;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片状结构,尺寸为2~5nm;并且,包覆于所述三维多孔镍导电网络表面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厚度为20~5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锰、氧化钴或氧化钌。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柔性电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柔性导电基底清洗后,在真空环境下于50~80℃加热8~16h,之后置入含摩尔比为3:5~3:4的六亚甲基亚胺和和可溶性镍盐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恒温反应,反应温度为50~250℃,反应时间为2~6h,从而在所述基底表面负载氢氧化镍,之后将表面负载有氢氧化镍的基底置入主要由氢气和氩气混合形成的还原性气氛中,以2~10 ℃ min-1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00~500℃,并反应10min~2h,使负载于所述基底表面的氢氧化镍转变为三维多孔镍导电网络;
将负载有三维多孔镍导电网络的基底置于稀盐酸中浸泡后,再以负载有三维多孔镍导电网络的基底为工作电极,包含可溶性过渡金属盐的溶液为电解液,采用三电极体系及恒流沉积方式在所述三维多孔镍导电网络上沉积过渡金属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过渡金属盐采用可溶性锰盐、可溶性钴盐或可溶性钌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9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MOF模板制备Mn3O4空心微纳米立方块的方法
- 下一篇:气体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