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氧化缓释颗粒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9087.0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3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原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翰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D3/02 | 分类号: | A24D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颗粒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抗氧化物质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抗氧化缓释颗粒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中的抗氧化物质往往来源于存在于植物细胞组织内的挥发性组分。这些挥发性成分在植物生长成熟过程中逐步富集于植物的某些特定部位。如:香花的抗氧化成分主要富集于花瓣或花萼细胞中(如:玫瑰,茉莉等);香果的抗氧化成分主要富集于果实细胞中(如:草莓、香梨等);芳草类植物的抗氧化成分主要富集于茎叶细胞中(如:茶叶,薄荷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保留这些挥发性抗氧化成分,在消费或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再实现持续释放这些抗氧化物质,使产品使用或消费为消费者带来抗衰老、防老化的功效。如何有效地保留及在消费过程实现植物抗氧化成分的均匀释放在外制烟嘴过滤这行业是一重大难题。
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将植物用溶剂进行萃取、浓缩成精油或浸膏,并根据抗氧化产品设计要求对精油或浸膏进行调香。再将这些经过调配精油或浸膏吸附于多孔材料上加工成吸附型粉末香精或用一些低聚糖类材料将香味物质进行微胶囊包裹形成微胶囊型粉末香精。
虽然,这些技术在烟嘴过滤技术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效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抗氧化物质暴露在空气内容易氧化:譬如维生素e、维生素c、番 茄红素等暴露在空气内很快就会氧化,如何在烟嘴内面可以一直保持它们的活性,传统的技术和手段没法突破。
2、抗氧化物质缓释和均匀释放能力不足:吸附型粉末抗氧化物质仅靠基材的表面结构特性将它吸附于基材表面微孔结构中。抗氧化物质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故流失速率较快,造成抗氧化效时间较短,缓释能力较差。微胶囊型粉末由于基材对抗氧化物质的包裹较为严密香味缓释能力突出,但一旦包裹基材破裂抗氧化物质即全部释放容易形成“前浓后淡”或“前淡后浓”的不均匀香味感官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氧化缓释颗粒制作方法,其中步骤为:
1)植物粉末微粒的制备:
⑴、制浆:将香料植物物料按质量固液比1:5~10制浆,然后滤除较大纤维物质;
⑵、破壁: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机处理浆料,使浆料中的植物细胞壁出现适当的裂纹;
⑶、冻干:将处理完的浆料送入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冻干;
2)应用载体颗粒的制备:
⑴、筛分:用多层振动筛筛分出20-80目的多孔硅酸盐颗粒;
⑵、比重调节液的制备:用食盐、苹果酸盐、柠檬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水为溶剂,制成质量固液比1﹕8~12的溶液备用;
⑶、颗粒孔径调节液的制备:用多孔植物纤维制成超微粉以水为溶剂,以质量固液比1:8~12配制成悬浊液备用;
⑷、应用载体颗粒的制备:将多孔硅酸盐颗粒、比重调节液、颗粒孔径调节液按质量比2~5﹕1~5﹕2~5投入搅拌器充分混匀,混匀后的湿料放入干燥机烘干至物料含水率7-9%,即得应用载体颗粒;
3)抗氧化缓释颗粒的制备:
⑴、植物粉末微粒负载液的制备:将植物粉末微粒按质量固液比1﹕1~2加入由水和乙醇和丙二醇配制混合溶剂中,进行均质搅拌,制得植物粉末微粒负载液备用;
⑵、将植物粉末微粒负载液与应用载体颗粒按质量比1~2﹕1在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负载,负载后湿料送入干燥机快速低温干燥,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5min,物料干燥后水分为8-10%,即得抗氧化缓释颗粒。
上述的抗氧化缓释颗粒制作方法,其中:冻干步骤,预冻温度:≤-35℃,冻干温度:≤-5℃,干燥后物料含水率7-9%,冻干后即得植物粉末微粒。
上述的抗氧化缓释颗粒制作方法,其中:香料植物制浆后用150目滤布进行过滤。
上述的抗氧化缓释颗粒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多孔植物纤维是灯芯草或玉米杆的多孔纤维部份或经过人工膨化处理的其它植物纤维。
上述的抗氧化缓释颗粒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由水和乙醇和丙二醇配制混合溶剂中,水和乙醇和丙二醇的质量经为6﹕2﹕2。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使用抗氧化缓释颗粒的物质温度升高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细胞膜上的裂纹扩大形成裂缝,释放出香味物质;温度降低时裂缝关闭抗氧化物质释放停止。从而达到抗氧化物质随温度变化均匀释放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翰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翰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9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