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呼吸式放油螺塞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5514.8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得飞 |
主分类号: | F01M11/04 | 分类号: | F01M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式放油螺塞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式放油螺塞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的油箱常需要进行放油或注油,然而,目前的放油或注油操作方式是,松脱设置在油箱底壳的放油螺塞组件,即需要拆卸掉螺塞才能让油自然流出,车辆在保养多次时会随着拆卸的次数增多,导致油箱底壳放油口螺纹滑丝损坏,最终导致必须更换油箱底壳,成本较大。而且该操作方式也不便于油箱底壳的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呼吸式放油螺塞组件,其放油或注油的连接快速方便,且螺塞主体无需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呼吸式放油螺塞组件,包括用于油路通入的快速接头、螺塞主体、密封芯和弹簧,螺塞主体的下端设有供快速接头穿入阶梯孔,快速接头与阶梯孔以可拆卸的方式密封固接,螺塞主体的上端伸出有用于插入油箱底壳内的插柱,该插柱具有与阶梯孔连通的内腔,插柱的外壁开有与内腔连通的出油口,密封芯和弹簧置于内腔,弹簧的一端与密封芯固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插柱的顶部固接,密封芯与阶梯孔的上端孔口密封相抵。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帽,该固定帽置于内腔顶部,弹簧的另一端与该固定帽相连。
优选地,快速接头包括顶柱和圆环状的旋钮主体,旋钮主体的下端开有用于与外部管接头螺接的螺纹孔,旋钮主体的上端开有与螺纹孔同轴并连通的通孔,通孔的外周缘向上凸起有环形凸台,顶柱经一垫座固定于环形凸台,该垫座与环形凸台间形成缝隙,旋钮主体上的外周凸起有凸圈,该凸圈与凸台之间形成环形槽,螺塞主体的底部与凸台密封相抵,环形槽中内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插柱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优选地,出油口为多个,绕插柱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快速接头穿入阶梯孔,来与螺塞主体密封相接,从而使油顺畅通入,当快速接头向内腔插入顶开密封芯后,油将进入内腔后经出油口流出,从而方便地完成注油;而当轻微拔出快速接头后,密封芯则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封住阶梯孔,油此时无法通过,使得放油、注油的操作连接方便快捷,可大大缩短时间,节约客户的油箱保养时间,其中,阶梯孔起到对快速接头的插入和拔出限位,以防止快速接头脱落,方便了使用,有效实现了依次装配无需拆卸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呼吸式放油螺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呼吸式放油螺塞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塞主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接头的剖视图。
图中:1、快速接头;11、顶柱;12、旋钮主体;13、螺纹孔;14、通孔;15、环形凸台;16、缝隙;17、凸圈;18、环形槽;19、垫座;2、螺塞主体;21、阶梯孔;22、插柱;23、内腔;24、出油口;25、外螺纹;3、密封芯;4、弹簧;5、固定帽;6、管接头;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的呼吸式放油螺塞组件,包括用于油路通入的快速接头1、螺塞主体2、密封芯3和弹簧4,螺塞主体2的下端设有供快速接头1穿入阶梯孔21,快速接头1与阶梯孔21以可拆卸的方式密封固接,螺塞主体2的上端伸出有用于插入油箱底壳内的插柱22,该插柱22具有与阶梯孔21连通的内腔23,插柱22的外壁开有与内腔23连通的出油口24,密封芯3和弹簧4置于内腔23,弹簧4的一端与密封芯3固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插柱22的顶部固接,密封芯3与阶梯孔21的上端孔口密封相抵。
将插柱22插入油箱底壳后,通过快速接头1穿入阶梯孔21,来与螺塞主体2密封相接,从而使油顺畅通入,当快速接头1向内腔23插入顶开密封芯3后,油将进入内腔23后经出油口24流出,从而方便地完成注油;而当轻微拔出快速接头1后,密封芯3则在弹簧4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封住阶梯孔21,油此时无法通过,使得放油、注油的操作连接方便快捷,可大大缩短时间,节约客户的油箱保养时间,其中,阶梯孔21起到对快速接头1的插入和拔出限位,以防止快速接头1脱落,方便了使用,有效实现了依次装配无需拆卸的效果。
快速接头1的插入和拔出动作,类似于呼吸动作,从而形成螺塞的呼吸式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得飞,未经张得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5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式位置检测装置
- 下一篇:隧道多元信息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