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辅助充电型大气采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3338.7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茹;张学杨;曹文平;高明侠;刘强;徐德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H02S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辅助 充电 大气 采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辅助充电型大气采样器,属于大气采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运用大气采样设备监测空气中污染物成分成为环境治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气采样器作为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是环境监测部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时常用的一种仪器。随着大气采样器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发现在远离电源或电网的地区采样器无法使用。对此,诸多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改善,CN201210178315.6提供了一种能够放置多个大气采样器的大气采样器支架来提高采样效率,以减少采样时间,还有人采用多组蓄电池供电方式以延长仪器运行时间。上述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但设备购置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新能源的开发,太阳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而我国也有较成熟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无噪音、无污染、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优点。因此,将太阳能发电与大气采样器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克服传统的大气采样器在无电源供给的采样过程中,无法长期连续运行的问题,又拓宽了新能源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大气采样器在无电源供给的采样过程中,无法长时间持续运行的问题,利用绿色能源,将太阳能发电与大气采样器相结合,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辅助充电型大气采样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辅助充电型大气采样器低能耗、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太阳能辅助充电型大气采样器,包括大气采样器本体、太阳能电源、旋转支架和三角支架。其中太阳能电源主要由依次进行电导线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可充电电池组成,可充电电池设于大气采样器本体内,并与大气采样器的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的旋转支架通过上述三角支架顶部的螺栓与大气采样器本体连接,所述的旋转支架以螺栓为中心轴可转动,所述的旋转支架与铅垂方向成一定角度。
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的旋转支架上,通过调节旋转支架的朝向,使太阳能电池板接收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长槽型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的可充电电池,采用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其价格低廉、性能可靠、安全性高,在太阳有辅助充电大气采样器中起到电量调节和平衡负载两个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太阳能发电与大气采样器巧妙地相结合,利用了太阳能经济环保,所用材料价格低廉的优点,弥补了无电源供给的大气采样过程中,大气采样器无法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缺点,保证野外等环境下采样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太阳能电池板可转动,便于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以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同时,该太阳能辅助充电大气采样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太阳能电池板与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旋转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气采样器本体,2、太阳能电池板,3、旋转支架,4、三角支架,5、电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太阳能辅助充电型大气采样器,如图1所示,它包括大气采样器本体1、太阳能电池板2、旋转支架3、三角支架4和电导线5组成。
旋转支架3通过三角支架4顶部的螺栓(图中未示出)与大气采样器本体1连接。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螺钉安装于旋转支架3,旋转支架3以螺栓为中心轴可转动,转动旋转支架3使太阳能电池板2朝向太阳并接收阳光照射,其中旋转支架3与铅垂方向成45°角。
太阳能电池板2所产生的电能通过电导线5连接至可充电电池(图中未示出),可充电电池设于大气采样器本体1内与大气采样器的电源端电连接。
太阳能电池板采用长槽型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可充电电池采用铅酸免维护蓄电池。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3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前减震器的强度增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交换机安全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