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形孔加工方法和圆形孔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1128.0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2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森健儿;福光仁;根本章宏;木谷太久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39/00 | 分类号: | B23B39/00;B23B41/12;G05B19/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加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形孔加工方法和圆形孔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的制造工序中,做法是,对发动机的气缸体的孔进行切削加工,之后,将气缸头、曲轴箱等组装在气缸体内。
这里,由于收容在孔内的活塞是截面呈正圆形形状的,因而以孔的截面形状成为接近正圆的状态的方式进行切削加工。
然而,即使将气缸体的孔加工成截面呈正圆形形状,当组装了气缸头、曲轴箱等时,也导致孔的形状变形。这样,当孔变形时,成为在使用发动机时的孔和活塞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的要因,发动机有可能无法发挥期望的性能。
因此,当对气缸体的孔进行加工时,安装模仿气缸头的模型头来进行孔的加工,当孔的加工结束时,取下模型头。
然而,每当加工气缸体的孔时,都进行模型头等的安装、取下,存在生产性大幅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2)。即,首先,将模型头安装到气缸体上,通过机床将孔加工成截面呈正圆形形状。然后,从气缸体上取下模型头。于是,消除了由模型头的组装引起的应力,因而孔的形状发生变形而成为截面呈非正圆形。测定该截面呈非正圆形形状的孔的整体形状,生成NC(数控)数据。
具体地说,该NC数据是这样得到的:针对取下模型头而使截面呈非正圆形形状的孔,沿着孔的轴线隔开预定的间隔设定测定点,测定在各测定点处的孔的截面形状。
之后,根据所生成的NC数据,以不安装模型头的方式进行未加工的气缸体的钻孔加工,形成非正圆形形状的孔。
这样,即使在气缸体上不安装模型头而对孔进行加工,当安装气缸头时,孔也为正圆形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3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125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2的方法,尽管可以以在安装气缸头时为正圆形形状的方式对气缸体的孔进行加工,然而近年,要求进一步想办法提高加工精度。即,在气缸体的钻孔加工(切削加工)中,按压刃具进行切削,因而工件被刃具按压。当刃具的按压力(以下称为加工负载)变大时,在工件产生弹性变形,导致加工精度下降。因此,要求想办法防止因这样的加工负载而导致的加工精度的下降。
这里,加工负载根据刃具的磨耗程度而不同,尽管对于磨耗少的刃具,加工负载小,然而对于磨耗大的刃具,加工负载变大。因此,每当磨耗变大时,都考虑将刃具更换为新刃的应对,而更换频度增大,带来成本上升,因而不一定是优选的。并且,还考虑了减小切削的余量、减少加工负载的应对,然而减小余量,相应地对其他工序产生影响。即,有以下需要等:将切削工序分割成粗加工工序、精加工工序这样的多个工序,在切削工序之后进行的研磨工序中增大余量,导致整体的循环时间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刃具的磨耗无关而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加工的圆形孔加工方法和圆形孔加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一种圆形孔加工方法,对工件(例如,后述的气缸体)加工圆形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孔加工方法包括:取得与加工工件时施加给刃尖(例如,后述的切削刀13的刃尖)的加工负载对应的加工负载数据的工序(例如后述的加工负载数据取得部401所执行的工序);
利用通过所述工序取得的加工负载数据和工件的每个部位(例如,切削刀13的刃尖接触的圆周上的部分、工件的深度)的刚性数据(例如,后述的弹性变形量),预测工件的加工形状的工序(例如后述的加工形状预测部402所执行的工序);以及以形成使通过所述工序预测的加工形状相对于目标形状反转而得到的反转形状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工序(例如后述的电动机控制部403所执行的工序)。
根据(1)的圆形孔加工方法,取得与施加给刃尖的加工负载对应的加工负载数据,利用该加工负载数据,加进工件产生的弹性变形来预测工件的加工形状。然后,使该预测的加工形状相对于目标形状反转,对工件进行加工。由此,可以伴随加工负载的增大抵消基于工件产生的弹性变形的误差。
其结果是,与刃尖的磨耗程度无关,可以精度良好地对工件加工圆形的孔。并且,可以抑制刃尖的更换频度,可以将成本抑制得低。并且,也无需根据刃尖的磨耗程度减小切削的余量,可以抑制循环时间,可以提高生产性。
(2)根据(1)所述的圆形孔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得所述加工负载数据的工序是:根据对紧前的工件进行加工时的扭矩变动,取得所述加工负载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1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缩放应急避难装置
- 下一篇:工具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