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天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2307.5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3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桂慎太郎;深田龙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7/02 | 分类号: | B60J7/02;B60J7/0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尹文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天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天窗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天窗装置(所谓的外滑式天窗)。在该装置中,支承可动面板的联杆机构具备:后提升联杆,其通过第一导板的滑动动作而进行摆动动作;前提升联杆,其通过第二导板的滑动动作而进行摆动动作;以及连接杆,其将后提升联杆以及第二导板连结并通过后提升联杆的摆动动作而使第二导板进行滑动动作。并且,若使第一导板进行滑动动作,则后提升联杆进行摆动动作而抬起可动面板的后端,在此过程中,后提升联杆的摆动动作经由连接杆而传递到第二导板。通过与此相随的第二导板的滑动动作,使前提升联杆进行摆动动作,而抬起可动面板的前端。以上所述,可动面板进行向上倾斜动作。
然后,通过使第一导板以及第二导板滑动,可动面板保持向上倾斜状态外滑,使形成于车顶的开口形成为打开状态。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后提升联杆以及第一导板之间设定的卡合构造的作用而使后提升联杆进行摆动动作,所以通过设定该卡合构造,能够使可动面板的向上倾斜动作以放慢的动作来进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8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10958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天窗装置中,从全闭状态至全开状态所需的第一导板等的移动量(工作行程)成为全闭状态-向上倾斜状态-全开状态的移动量。因此,若增加从全闭状态过渡至向上倾斜状态的第一导板等的移动量(以下也称为“倾斜工作行程”),则难以确保过渡至全开状态为止的该第一导板等的移动量、即可动面板的开口量。
另一方面,优选,倾斜工作行程相当于可动面板进行升降的高负荷状态的区间,所以能够确保更长。若减少倾斜工作行程,则每单位工作行程的负荷增大,这样,不得不使驱动第一导板等的电动驱动源(马达等)大型化。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用天窗装置(外滑式天窗)中,提出:以供导板滑动的导轨穿过前部框架(壳体)的方式使导轨向前方突出。由此,能够例如使可动面板的开口量增加,或者不损坏可动面板的开口量而使该可动面板的支承间距扩大。
然而,通过使导轨穿过前部框架而增加可动面板的开口量等的效果甚微,确保该开口量依然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增加保持向上倾斜状态地进行打开动作的可动面板的开口量的车辆用天窗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天窗装置具备:可动面板,该可动面板适于对形成于车辆的车顶的开口进行开闭;导轨,该导轨设置于上述开口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缘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与上述可动面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缘部连结卡止,并设置为沿上述导轨移动自如,并且该该滑动部件通过由驱动源驱动而进行移动;止挡机构,在上述可动面板的全闭状态下,当上述滑动部件向车辆的前方移动时,该止挡机构限制上述可动面板在前后方向的移动而使该可动面板的后侧部位以该可动面板的前侧部位为支点上升而过渡至向上倾斜状态,在该向上倾斜状态下,当上述滑动部件进一步向车辆的前方移动之后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该止挡机构保持上述向上倾斜状态而解除上述可动面板的移动限制;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支承于上述可动面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缘部以及上述滑动部件中的任意一方;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以围绕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可动面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缘部以及上述滑动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上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固定侧部件,该第一固定侧部件具有围绕上述轴线每隔规定角度配设并且在该轴线方向具有凹部及凸部的多个第一凸轮齿;以及第二固定侧部件,该第二固定侧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一固定侧部件的与上述第二部件对置的一侧,并且围绕上述轴线每隔规定角度具有将朝向上述第一凸轮齿的进路敞开的开放部以及将朝向上述第一凸轮齿的进路闭塞的卡止部,上述第二部件具有第二凸轮齿,当在上述向上倾斜状态下上述滑动部件进一步向车辆的前方移动时该第二凸轮齿通过上述开放部而按压于上述第一凸轮齿,然后当上述滑动部件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该第二凸轮齿按压于上述卡止部,由此该第二凸轮齿转动上述规定角度而与上述卡止部卡合,在支承有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可动面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缘部或者上述滑动部件形成有引导面,该引导面能够与上述第二凸轮齿抵接而进行引导,使得在上述向上倾斜状态下上述滑动部件进一步向车辆的前方移动时上述第二凸轮齿以及上述开放部的两旋转位置彼此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2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平移式汽车遮阳装置
- 下一篇:活动车顶的板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