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9327.5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8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林起崟;王向东;黄忠念;江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艾凌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0 | 分类号: | F16H3/7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李德溅 |
地址: | 211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齿轮 减速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现输入部件太阳轮与输出部件行星架之间减速比可调的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行星齿轮减速器是在现代机械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减速传动装置。普通行星齿轮减速器只有行星轮、输入部件太阳轮和输出部件行星架可以旋转,外齿圈是固定不动的,因此输入部件太阳轮与输出部件行星架之间的减速比也就固定不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实现输入部件太阳轮与输出部件行星架之间减速比可调的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包括内齿圈、行星轮、作为该传动装置输入部件的太阳轮以及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和内齿圈相互啮合,且行星架设置在行星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的外表面设有导体圈,导体圈的外侧设有能收缩或张开的永磁调节爪。
所述的永磁调节爪沿其中部的固定销摆动以收缩或张开。
所述的永磁调节爪呈八字形。
所述的导体圈固定设置在内齿圈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八字形的永磁调节爪在控制机构作用下沿其中部的固定销摆动,以改变导体圈与永磁调节爪之间的距离,调节内齿圈的旋转速度,实现输入部件太阳轮和输出部件行星架之间传递转矩和速度的调节。
本发明的结构紧凑,实现了输入输出减速比的无级调节,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太阳轮;2—行星轮;3—行星架;4—内齿圈;5—导体圈;6—永磁调节爪;7—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包括内齿圈4、行星轮3、作为该传动装置输入部件的太阳轮1以及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3,行星轮2分别与太阳轮1和内齿圈4相互啮合,行星架3设置在行星轮2上,在内齿圈4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导体圈5,导体圈5跟随内齿圈4一同旋转,导体圈5的外侧设有能收缩或张开的八字形的永磁调节爪6,永磁调节爪6在控制机构作用下沿其中部的固定销7摆动以收缩或张开,以改变导体圈5与永磁调节爪6之间的距离,调节内齿圈4的旋转速度,实现输入部件太阳轮1和输出部件行星架3之间传递转矩和速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使用时:当永磁调节爪6收缩时,导体圈5与永磁调节爪6之间的距离减小,导体圈5与永磁调节爪6之间传递扭矩和作用力增大,内齿圈4将被制动锁死,输入部件太阳轮1和输出部件行星架3将按设计的减速比运转;当永磁调节爪6张开时,导体圈5与永磁调节爪6之间的距离增大,导体圈5与永磁调节爪6之间传递扭矩和作用力减小,内齿圈4将不受约束可自由转动,在太阳轮1的驱动下,内齿圈4自由旋转,而行星架3的转速则变为0。
本实用新型通过八字形的永磁调节爪6在控制机构作用下沿其中部的固定销7摆动,以改变导体圈5与永磁调节爪6之间的距离,调节内齿圈4的旋转速度,实现输入部件太阳轮1和输出部件行星架3之间传递转矩和速度的调节;该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结构紧凑,实现了输入输出减速比的无级调节,适宜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艾凌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艾凌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9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全自动扭弯机的模具组件
- 下一篇:数控折弯滚切组合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