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9823.1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5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涛;王又村;苏君;李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N2/18;H02J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节能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
设置一个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电能量收集器组、整流电路、充电电路和蓄电池的自助供电系统;
所述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设置在变压器本体或变压器的附件结构上,用于在谐振状态下收集变压器振动所产生的能量,并利用“压电效应”将其转换为电能;
采用整流电路将所述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所收集到的电能转换成稳定/可控的直流电能,经充电电路送入蓄电池中进行能量存储;
将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出端接入变电站的紧急照明系统或一次线路开关的直流操作系统中;
当变电站的交流站用电源失电时,所述的紧急照明系统通过控制自动控制开关K1的自动闭合,接通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的自助供电系统为LED发光器件提供电源,实现变电站的紧急照明功能;
或者,当变电站的直流操作系统电源失电时,通过闭合控制开关K2,所述的自助供电系统为变电站一次线路开关的操作提供应急操作直流电源;
所述的自助供电系统,基于具有“压电效应”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吸收/收集变压器振动所产生的能量,在实现为变电站紧急照明系统或一次线路开关的操作提供应急电源的同时,对变压器实现减振降噪的功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变压器的喷油管与本体之间的连杆处,设置所述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通过所述的连杆,带动所述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振动/发电。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包括多个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所述的多个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固定在一个整体框架结构上;所述的整体框架结构与所述变压器本体或变压器的附件结构固定连接为一体,将所述变压器产生的振动能量,传递至所述的多个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变压器喷油管与本体之间的连杆处,设置所述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所述整体框架结构上设置所述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通过连杆和与其固接为一体的整体框架结构,带动所述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振动、发电。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为双晶片悬臂梁结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鼓形结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或铙钹结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所收集到的电能,经过倍压整流电路,转换成稳定的、可控制的直流电能。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谐振状态是指谐振频率为100Hz的振动应用环境;其所述变压器的振动基频为100Hz,所述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的谐振频率也为100Hz。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充电电路为限流—恒压快充模式的充电电路,在整个充电过程中,所述蓄电池的电压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增加,但电池电流在充电初始阶段为恒流充电阶段,然后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减小;在充电之初电池电压较低时用一个较大电流对电池充电,然后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至电池充满为止。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电池为锂电池。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压器节能降噪处理方法,基于具有“压电效应”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采用蓄电池将变压器的振动能收集储存起来;将蓄电池作为变电站的应急照明系统的应急照明电源,在变电站出现故障或其交流站用电源失电时,及时为应急照明设备供电;既可以实现故障状态下的应急照明,提高故障抢修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又可充分吸收、利用变压器的振动能量,变废为宝,有助于节能降耗,降低运行/维护工作的成本,用于变电站紧急照明和一次线路开关的应急操作;同时,还可对变压器实现减振降噪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98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