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大容积无尾升力机身无人机气动布局形式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2286.1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0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穆清;马东立;李冠雄;乔宇航;李陟;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B64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容积 升力 机身 无人机 气动 布局 形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形式,具体设计一种无尾升力机身无人机气动布局形式,具有容积大、航向自稳定的特性,特别适合作为舰载无人机的气动布局,属于无人机气动布局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飞机设计,机身外形一般近似为圆柱形,用于装载任务载荷,本身只产生阻力,几乎不产生升力,升力主要由机翼产生。随着对无人机性能要求的提高,无人机需要装载越来越多的任务载荷。若采用传统机身设计,为容纳大尺寸的任务载荷,不得不加大机身直径。或者将任务载荷安装在机身以外,通过挂架与机身连接。不论是增加机身直径还是将任务设备外置,都会导致全机阻力增加,气动性能下降,即使采用更大展弦比的机翼,气动效率也无法满足长航时的要求。
为提高升阻比,一般采取增加机翼展弦比的方法实现。但是增加展弦比会使得机翼展长增加。对于舰载无人机,机翼展长不能过长,允许的展长比陆基飞机小很多。满足舰载无人机展长约束条件下,传统的机身加机翼的气动布局形式气动效率过低,无法满足要求。
为了提高气动效率,人们提出了飞翼气动布局。这种布局形式取消了机身和垂直尾翼,从而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气动效率。但是这种布局的飞机航向是不稳定的,起飞降落控制难度大,精度差。另外,飞翼布局操纵面力臂短,纵向配平能力较差。舰载无人机起飞降落时需要较高的升力系数,而飞翼布局受制于纵向配平能力弱的确定,无法提供大的升力系数,因此以不适合作为舰载无人机使用。
另外,舰载无人机对低速高升力特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布局形式为了提高最大升力系数,必须采用较复杂的增升装置。这些装置增加了结构重量,增加了结构复杂性,降低了全机的可维护性。
为解决无人机内部装载与气动效率之间的矛盾,有必要设计一种内部装载空间大,气动效率高,展弦比适中,航向稳定性好,具有良好起降特性的气动布局形式,以满足舰载无人机设计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考虑,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容积升力机身气动布局形式,该发明最主要的特征是采用扁平宽大流线型的升力机身,主机翼位于机身的中部或后部。其中,升力机身的特征为机身宽大扁平,采用流线外形,机身纵向剖面为翼型。巡航飞行时,机身产生升力,并且阻力较小,可以提高全机的升阻比。起飞降落时,机身产生较大的升力,提高了全机最大升力系数,从而避免机翼采用复杂的增升装置。机身厚度较大,内部空间远大于传统机身,大尺寸有效载荷位于升力机身内部。主翼位于升力机身后部,并带有适当的上反角。机身后部可根据需要布置水平尾舵。当主翼位于升力机身后部时,机身前部可根据需要布置鸭翼。当主翼位于升力机身中部时,机身尾部可根据需要布置单垂直尾翼、双垂直尾翼或V型尾翼。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机身宽大,内部空间远大于传统机身,可以装载大尺寸任务载荷。
(2)机身采用流线外形,飞行时可以产生升力,在相同机身容积情况下,气动效率高于传统飞机设计。
(3)机身在低速大迎角飞行时,可以产生较大的升力,从而有利于缩短起飞降落距离,简化增升装置的设计,降低结构重量,降低使用维护需求。
(4)巡航飞行时,升力机身产生一部分升力,可以对机翼卸载,降低结构重量。
(5)后置主翼在有侧滑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稳定力矩,从而使全机在没有垂直尾翼的情况下,仍然具备方向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飞行安全性。
(6)与传统飞机布局形式相比,在相同机身容积,相同升阻比情况下,飞机翼展更小,方便舰上使用。
(7)前置鸭翼力臂大,纵向控制能力强,可以提高飞机的配平和操纵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升力机身布局总体布置示意图
图2为带有鸭翼的升力机身布局示意图
图3为带有单垂尾的升力机身布局示意图
图4为带有双垂尾的升力机身布局示意图
图5为带有V型尾翼的升力机身布局示意图
其中:1-升力机身、2-主翼、3-水平尾舵、4-鸭翼、5-单垂直尾翼、6-双垂直尾翼、7-V型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1: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主翼位于升力机身后部,机身前部布置鸭翼。大尺寸任务载荷布置在升力机身内部。根据操纵能力的需求,可在升力机身尾部布置水平升降舵。后置机翼可以产生方向稳定力矩,保证飞机的航向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2:结合图3~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主翼位于升力机身中部,机身前部不布置鸭翼。大尺寸任务载荷布置在升力机身内部。根据操纵能力的需求,可在升力机身尾部布置水平升降舵。升力机身尾部可根据稳定性和操纵性的要求,布置单立尾垂直尾翼、双立尾垂直尾翼、V型尾翼或不布置尾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及其飞行状态辅助提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环保运行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