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阵列U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1206.5 | 申请日: | 2013-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7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吕耀安;翟继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清***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阵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讯领域,尤其是一种光纤阵列U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产业的复苏以及FTTX的发展,平面光波导分路器(PLC分路器)市场的春天也随之到来。PLC分路器的作用是把多个波长的光合在一起,或者是把含有多个波长的光逐一分开,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平面光波导器件在封装时需要将裸光纤与器件输入输出端做粘合,这就需要一种V型槽来将光纤固定。
传统意义上的V型槽都是用金钢刀划出的,但此种工艺存在成本高,对于多通道器件制作精度低等缺陷。此外,传统意义上的V型槽没有单独空间容纳粘合时的胶,封闭工艺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V型槽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阵列U槽结构。
一种光纤阵列U槽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在石英基片上平行排列的凹槽与倒梯型结构组成,各凹槽的中心间隔为50-100微米。
所述的凹槽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可以保证在后续粘胶的过程中,胶不会溢出且可以将上盖板与下面器件粘合在一起。
所述的凹槽内部沉积一层厚度为0.1-1微米的铬层。
所述的倒梯型结构为位于凹槽中间,其上端宽度小于凹槽宽度,系用氢氟酸在凹槽中用腐蚀所得。
所述的倒梯型结构的两个倾斜边夹角为90-100度,深度为50-60微米,用来卡住光纤,将光纤固定。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阵列U槽结构,可以保证各U槽中心间隔的准确性。在多通道器件制作过程中,比起传统用金钢刀划片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原传统方式是机械方式的,精度完全依靠机械的位移精度,而实际划片时都存在误差,所以通道越多误差越大。本U槽结构的制版精度为0.1微米。此外,传统意义上的V型槽没有单独空间容纳粘合时的胶,封闭工艺的不稳定。本U槽结构的凹槽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可以保证在后续粘胶的过程中,胶不会溢出且可以将上盖板与下面器件粘合在一起,封闭工艺比较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光纤阵列U槽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在石英基片上平行排列的凹槽1与倒梯型结构2组成,各凹槽1的中心间隔为50-100微米。
所述的凹槽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可以保证在后续粘胶的过程中,胶不会溢出且可以将上盖板与下面器件粘合在一起。
所述的凹槽1内部沉积一层厚度为0.1-1微米的铬层。
所述的倒梯型结构2为位于凹槽1中间,其上端宽度小于凹槽1宽度,系用氢氟酸在凹槽1中用腐蚀所得。
所述的倒梯型结构2的两个倾斜边夹角为90-100度,深度为50-60微米,用来卡住光纤,将光纤固定。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1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水室模具
- 下一篇:自发电停车场收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