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组装型驱动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4400.1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1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沈生贤;谭金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杭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58 | 分类号: | F16D1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组装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传动组件,尤其是一种快速组装型驱动盘。
背景技术
驱动盘是一种机械传动部件,用于连接传动装置与被传动装置,现有的一般驱动盘轮毂跟橡胶件是整体,在铆压在吸片上,组合成驱动盘;更换轮毂不方便,需重新制作;开发进度慢,效率低,不利于生产;当只需更换轮毂尺寸时,因为是整体型的,所以连同橡胶件也得更换,增加型号,不利于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轮毂的快速更换、便于管理的快速组装型驱动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轮毂、橡胶圈和吸片,其改进在于:所述的橡胶圈上设有多个第一轮毂铆合孔、所述的轮毂上设有多个与橡胶圈上第一轮毂铆合孔相配合的橡胶圈铆合孔,第一轮毂铆合孔与橡胶圈铆合孔通过第一铆合件铆合固定;轮毂固定于吸盘上。
优选地,所述的轮毂上设有多个吸片铆合孔,所述的吸片上设有对应吸片铆合孔的第二轮毂铆合孔,吸片铆合孔与第二轮毂铆合孔通过第二铆合件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多个第一铆合孔设于同一圆周上。
优选地,所述的多个第一铆合孔在圆周上等分排列。
优选地,所述的轮毂外边缘上设有固定耳,所述的吸片铆合孔设于固定耳上。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耳沿轮毂外边缘等分排列。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快速组装型驱动盘将轮毂与橡胶圈设置为分离式结构,然后通过铆接结合为一体,在需更换轮毂时,解除该铆接结构即可进行旧轮毂的拆除,重新铆合即可进行新轮毂的更换,整个更换过程简单快速,而且更换轮毂时,可以保留橡胶圈,便于部件的管理和重复利用,节省了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橡胶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毂与橡胶圈装配结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装配结构截面图。
图中:
轮毂1、橡胶圈铆合孔11、吸片铆合孔12、固定耳13;
橡胶圈2、第一轮毂铆合孔21;
吸片3、第二轮毂铆合孔31;
第一铆合件4;
第二铆合件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轮毂1、橡胶圈2和吸片3,所述的橡胶圈2上设有多个第一轮毂铆合孔21、所述的轮毂1上设有多个与橡胶圈2上第一轮毂铆合孔21相配合的橡胶圈铆合孔11,第一轮毂铆合孔21与橡胶圈铆合孔11通过第一铆合件4铆合固定;轮毂1固定于吸盘3上。
在轮毂1与吸盘3的固定结构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的轮毂1上设有多个吸片铆合孔12,所述的吸片3上设有对应吸片铆合孔12的第二轮毂铆合孔31,吸片铆合孔12与第二轮毂铆合孔31通过第二铆合件5固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橡胶圈2上所述的多个第一铆合孔21设于同一圆周上。
由于驱动盘工作时通过转动来传动,所以为了工作时的转动平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第一铆合孔21在圆周上等分排列。
本实施例中,由于吸片的面积要大于轮毂的面积,为了使连接更加稳固,所述的轮毂1外边缘上设有固定耳13,所述的吸片铆合孔12设于固定耳13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耳13沿轮毂1外边缘等分排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杭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杭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4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式COB-LED 光源导电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子烟及其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