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箱报警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6064.3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6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娜;漆国平;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21/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报警 系统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箱报警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混合动力驱动或纯电力驱动汽车日益普及。从而汽车中动力电池箱的使用也逐渐普及。例如,每台纯电动客车一般会配置多个动力电池箱给整车供给高压电能。根据整车布置技术需求,各动力电池箱分布在车身不同位置。
高压电池箱因其工作特性,如发生火情将危及车上乘客财产及生命安全。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当高压电池有冒烟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向司机报警。为此,每个电池托架均配置烟雾报警传感器。烟雾报警传感器触点为常开触点,当满足传感器报警条件时触点闭合,发出报警信号,在报警显示面板上进行显示,达到报警目的。
快换式纯电动客车为保证高压电池在装配时安装到位,防止因电池安装不到位造成危险,需及时向司机告警每箱高压电池的装配情况。为此,每个电池托架上都有机械式锁止报警结构(常闭触点)。当高压电池锁止良好状态下,报警触点断开;当高压电池脱离托架或装配不到位的情况发生时,报警触点闭合,发出报警信号,在报警显示面板上显示,达到报警目的。
仪表台上装有每箱高压电池的烟雾和电池框锁报警显示面板,用来显示当前各箱高压电池是否有烟雾或处于装配不到位状态。同时,每箱高压电池箱内都装有从板模块,通过CAN通讯方式向电池管理模块(BMS)传输每箱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信息。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箱报警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动力电池箱1中的检测装置(包括烟雾传感器和锁止开关结构)直接与电池烟雾报警显示面板4或电池锁止报警显示面板5相连接,同时动力电池箱1中的其他电子装置与从板2线连接,从板2与电池管理模块3通讯连接。由于检测装置与电池烟雾报警显示面板4和电池锁止报警显示面板5利用硬线连接的方式连接,每个动力电池箱的烟感和锁止开关都要分别由两根线由动力电池端接至显示面板端,这样会使用很多的线束来完成此项工作。这样会增加成本,同时过多线束和插件的使用也会增多故障点,增高故障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箱报警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箱报警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箱报警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动力电池箱从板模块、电池管理系统模块以及报警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与动力电池箱从板模块通讯连接,并检测动力电池箱内的烟雾情况和/或动力电池箱的装配状态,在检测到烟雾或动力电池箱装配不到位状态时,向所述动力电池箱从板模块发送报警信号;所述动力电池箱从板模块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模块通讯连接,用于将所述报警信号转发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模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模块与所述报警装置通讯连接,用于将所述报警信号转发给所述报警装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与动力电池箱从板模块直接硬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电池箱从板模块将所述报警信号转化为报文形式并发送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模块。
优选地,所述动力电池箱从板模块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模块通过CAN总线相互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模块与所述报警装置通过CAN总线相互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是显示面板。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是组合仪表。此外两个独立显示面板的设置给仪表台布置带来困难,易出现空间拥挤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箱报警系统。
优选地,所述车辆是使用高压动力电池的客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动力电池箱烟感和锁止报警信号传输的方式。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将线束和插件的使用量降至最低,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故障点,为日常维护以及故障的检修等提供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6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