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绝缘子电压老化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2829.6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0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任;童海波;肖金云;李瑞祥;李梦园;胡振;刘亮;杨庆萍;黄肖霞;许文荣;罗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高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12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绝缘子 电压 老化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老化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电压老化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是由硅橡胶伞裙护套、环氧树脂芯棒和端部金具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绝缘子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在硅橡胶或芯棒内部存在微小的气隙或气泡,复合绝缘子在长期的运行中也会有低分子物质从硅橡胶伞群护套或芯棒中分解出来,此外硅橡胶伞群护套与芯棒的粘接界面在潮气和电场的长时间作用下,可能发生粘接质量下降甚至是脱粘的现象,这些都为复合绝缘子在高压端附近的局部放电创造了条件。
现有的复合绝缘子老化试验包括盐雾试验、紫外线试验、转轮法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主要是评估复合绝缘子表面的老化性能,并不能有效地评估复合绝缘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硅橡胶和环氧树脂芯棒内部以及两者之间的界面的电老化性能,然而,所述电老化性能对复合绝缘子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复合绝缘子在实际运行时的电场分布是极不均匀的,高压端的电场比其它部位的电场强度要高得多,少数复合绝缘子在运行数年后,在高压端附件会发生温升的现象,发生温升的复合绝缘子有进一步发展到断串事故的危险,交流复合绝缘子绝缘子比直流复合绝缘子发生该类型事故的概率要大很多,表明交变电场引起的局部放电对复合绝缘子的老化作用要比静电场要明显得多。在实际运行中,复合绝缘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断串事故主要是长期的局部放电引起的电老化所致,因此,亟需一种老化试验装置来复合绝缘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老化性能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实际运行中复合绝缘子内的电场环境、可对复合绝缘子的电老化性能进行测试的复合绝缘子电压老化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复合绝缘子电压老化试验装置,包括用于给试验样品输出频率高于复合绝缘子工作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电压输出装置。
其中,所述电压输出装置包括交流电源和变频器,交流电源把频率不高于复合绝缘子工作频率的交流电提供给变频器,变频器将其调整至频率高于复合绝缘子的工作频率再输出到试验样品。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输出装置还包括调压器和变压器,交流电源的交流电经过调压器后再经过变压器提供给变频器。
其中,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试验样品两端电压的电压表、用于测量试验样品电流的电流表和与电流表并联连接的电流表保护电阻。
其中,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试验环境温湿度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模拟复合绝缘子实际运行中的电场环境,利用局部放电的基本理论,通过升高加在复合绝缘子的交流电压频率来增加局部放电的次数,从而加速复合绝缘子的电老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能够有效地评估复合绝缘子在实际运行中硅橡胶伞裙护套和环氧树脂芯棒内部以及两者之间的界面的电老化性能,为复合绝缘子的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绝缘子电压老化试验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是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有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试验方法主要包括盐雾试验、紫外线试验、转轮法试验等,这些老化试验方法主要评估复合绝缘子的表面老化性能,不能有效地评估复合绝缘子在电场作用下硅橡胶伞群护套和环氧树脂芯棒内部以及伞群护套和芯棒之间的界面之间的电老化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实际运行中复合绝缘子内的电场环境、可对复合绝缘子的电老化性能进行测试的复合绝缘子电压老化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绝缘子电压老化试验装置的设计主要依据以下交流电压下发生局部放电的几条基本理论:
1. 局部放电时的每次放电电荷与试验样品本身有关,与电压与电压频率无关;
2. 局部放电时的每次放电能量与试验样品本身有关,与电压与电压频率无关;
3. 在一定电压下,一定时间内局部放电的次数与施加电压的频率成正比;
4. 每次局部放电的时间极短,为1ns~100ns(ns为纳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高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高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2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