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簧翻转及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0124.1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叶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华剑床垫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3/00 | 分类号: | B21F33/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翻转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与弹簧翻转及转向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床垫弹簧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要求弹簧从卷绕机输送到串簧机实现自动化。目前对打结弹簧的自动输送技术已经比较完善,而非打结床垫弹簧的自动输送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如图1所示,非打结弹簧10的结构与打结弹簧结构不同,非打结弹簧10由于两个端面呈开放状态,结构比较松弛,当受到垂直压力时,非打结弹簧10容易向开放式一端倾斜,造成受力不均匀。假如在床垫中整排非打结弹簧都是同一开口朝向,床垫受压后就会向一边倾斜,因此需要在生产床垫过程中,将相邻的非打结弹簧开口朝向相反排列,才会相互抵消倾斜的趋势,如图2所示。而在打结弹簧中就不存在该问题,因此非打结弹簧在制作床垫过程中,其输送原理与打结弹簧完全不同。LFK弹簧是典型非打结弹簧中的其中一种,其在自动生产线设计中必须解决弹簧端圈方位正反向的排列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转向问题。
国内的LFK弹簧自动生产线尚未成熟,国外的LFK弹簧自动生产线传送时有多抓手式和皮带连续输送式。多抓手式结构十分复杂,造价高昂,调整技术复杂。皮带连续输送式结构结构简单,但是调整要求比较高。
因此本发明人自主开发出一套弹簧翻转及转向装置,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集成在一套装置中解决弹簧翻转以及转向的问题,解决非打结弹簧自动输送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弹簧翻转及转向装置,结构简单,用于床垫自动生产线上解决非打结弹簧翻转以及转向的问题,有利于下一道工序的加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弹簧翻转及转向装置,包括可绕转盘轴转动的转盘、圆周分布在转盘上且可分别自转的多组接收装置。
所述的接收装置包括两块用于夹装弹簧的端板,以及驱动端板绕弹簧轴线自转的转向机构。
所述的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弹簧的磁铁。
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轴、安装在转向轴上的主动轮、固定在端板上的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皮带连接。
所述的转向机构安装于调整机构上,调整机构包括两个支承转向轴,同时与端板连接的支撑片。
所述的支撑片,其中一个固接与转盘上,另一个支撑片上开设有用于调节距离的长槽,固定件穿过长槽与转盘固定。
所述的转盘轴由转盘电机驱动。
所述的接收装置均受独立电机驱动。
所述的接收装置为4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同一个公转的转盘上设置多组自转的接收装置,转盘的公转实现弹簧翻转的同时,接收装置自转实现弹簧开口转向,因此在一套装置中完成弹簧从卷绕机中横向输出、竖向输入串簧机的动作,且在该过程中同时完成相应弹簧的正反向排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非打结弹簧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非打结弹簧示意图;
图2为相邻非打结弹簧正反向排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实现弹簧的翻转和转向。弹簧翻转指从卷簧机中输出时的水平状态改变为串簧机工作是的直立状态。弹簧转向是指弹簧直立状态时的180度转向。在非打结弹簧床芯中,相邻非打结弹簧正反向排列在压缩时不会产生一侧偏转的现象,这是由床芯设计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簧翻转及转向装置,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转盘1和多组接收装置2,本实施例中以4组为例,当然根据需求数量可适当增减。
转盘1安装在转盘轴11上,转盘轴11受到转盘电机驱动(图中未示出),带动转盘1绕转盘轴11转动。转盘电机可以采用多种电机形式,比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在转盘1的圆周上等间距分布4组接收装置2,每组接收装置2包括两个端板21、转向轴22、主动轮23、从动轮24,转向轴22、主动轮23、从动轮24形成端板21的转向机构,用于将端板21实现自转。此处的主动轮23、从动轮24可采用齿轮或者同步带轮等多种结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华剑床垫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华剑床垫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01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保温性涡轮模壳结构
- 下一篇:鸡笼上盖排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