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制油系统油泥沉积降低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1748.8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4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汪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B01D35/1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35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制 系统 油泥 沉积 降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品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工艺用油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和油品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不锈钢高精度轧制及对轧后带材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不锈钢的冷轧生产中,轧制速度、轧制张力、轧制道次、压下率、轧制油的组成、轧辊材质及表面精度等都直接影响不锈钢表面质量,而轧制油的理化特性直接制约着以上因素。轧制油对不锈钢冷轧生产和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1、轧制油的清洁度:清洁度控制指标要求小于NAS8,如果指标超过NAS10会造成轧后带钢表面大面积的油污缺陷。
造成轧制油清洁度指标升高的原因有:带钢轧制产生的大量工艺杂质、液压油泄漏、润滑脂污染、机械杂质污染、鞋底污染等。
控制措施:每3个月定期检查轧制油过滤系统的滤芯一次,确保轧制油过滤系统的过滤效果,保证供到本体的轧制油清洁度合格;机组及时清理机组内部可见杂质,降低轧制油过滤系统的负担,提高过滤效果;减少控制轧机本体润滑脂的加油量,及时清理析出的润滑脂,控制高低压液压系统的渗漏点,避免泄漏油进入轧制油系统对轧制油的污染。
2、轧制油的粘度:粘度控制指标要求7~9cSt,指标大于9cSt会造成带钢表面光亮度差、振纹,指标小于7cSt会造成带钢表面热划伤和缩短背撑辊轴承使用寿命。
造成轧制油粘度升高的原因有:添加的新油粘度指标高、液压油泄漏、润滑脂污染。
控制措施:控制轧机本体润滑脂的加油量,及时清理析出的润滑脂,控制高低压液压系统的渗漏点,避免泄漏油进入轧制油系统。
3、轧制油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控制指标要求小于250ppm,指标大于300ppm会造成轧制油乳化、背撑辊轴承锈蚀。造成轧制油水分含量增加的原因:轧制油热交换器泄漏、测厚仪水管泄漏及其他外来水。
对于轧制油的粘度和水分含量,可以通过日常点检维护进行控制,但是对于易造成带钢表面油污缺陷的轧制油清洁度指标控制,目前由于产量提升,带钢轧制过程产生的工艺杂质(金属渣、金属粉末、氧化皮、酸渣)已经大量的进入轧制油系统中,这些工艺杂质90%以上可以被过滤芯过滤掉,这些过滤掉的杂质不进入轧机本体,而是滞留在轧制油系统继续循环形成油泥,由于轧制油设计的排污能力有限,这些油泥的少量能够被过滤系统唯一的自动排泥装置(板式过滤器)排除系统,大量的油泥仍滞留在系统参与循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轧制油系统油泥沉积降低的装置,以解决大量的油泥在轧制油系统中沉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轧制油系统油泥沉积降低的装置,包括排放管道,排放管道设置在轧制油板式过滤器底部的集油槽,排放管道上安装有手动闸阀。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便于实现,降低轧制油系统中的油泥量,降低过滤系统的负担,提高了过滤器滤芯的使用寿命。通过定期的手动油泥排放提高了轧制油的清洁度,提高了带钢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轧制油系统油泥沉积降低的装置,包括排放管道1,排放管道设置在轧制油板式过滤器3底部的集油槽4,排放管道上安装有手动闸阀2。
根据轧制油系统的循环过滤特点,排放点选择系统循环过滤油泥聚集量大的和便于操作的点,选择轧制油板式过滤器的集油槽。
为了提高排放油泥的效率,将排放管道1设置在集油槽4的最低点,管道设置为DN80。
由于带钢轧制过程产生的工艺杂质(金属渣、金属粉末、氧化皮、酸渣)不断的进入轧制油系统中,手动排放周期设定为72小时一次,每次排放量2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1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