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结构的刀具辊锻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5087.X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3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有维 |
主分类号: | B21J9/02 | 分类号: | B21J9/02;B21K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29500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结构 刀具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装置,属于成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改进结构的刀具辊锻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五金制刀行业对刀具成型加工普遍采用自由锻,传统的自由锻需要将刀坯加热到一定温度状态才可以进行锻打,锻打过程主要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刀坯在上下两个抵铁(砧块)间产生变形以获得所需的刀体。这种传统的自由锻技术,锻打效率低,需利用空气锤反复地捶打刀体而产生塑性变形,达到所需锻坯,且传统锻打刀坯表面不平整,刀体变形率难以掌控,锻打一次面积小,噪音大,另一方面传统锻打需烧煤炭给刀体加热,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染物,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研发目的是实现刀坯在常温下辊锻,达到节省材料,提高性能,降低能耗和相应的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刀具辊锻成型装置,提高效率,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结构的刀具辊锻成型装置,包括有机架、送料部件、及传动连接的动力驱动部件和辊锻成型部件,其中,所述辊锻成型部件包括有反向连动配合且呈上下垂直布置的上锻辊和下锻辊、分别与上锻辊和下锻辊连接连动配合且呈对称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及上模具锁紧机构和下模具锁紧机构,每一模具锁紧机构分别包括有压力套和锁紧套,压力套位于模具一端侧将模具限定在锻辊内端侧与压力套之间,锁紧套于压力套外端侧与锻辊紧固连接且通过微调距结构与压力套连接配合。
进一步,所述模具锁紧结构还包括有防止模具受力后移错位的定位平键,定位平键与锻辊紧固连接且与模具后端侧抵靠接触。
进一步,所述模具与锻辊内端侧的接触面位置、模具与压力套的接触面位置分别设置有卡接配合的卡凸卡槽组合,及所述锻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锁紧套卡锁配合的凹槽位。
进一步,所述动力驱动部件包括有电机和传动轴,其中,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带离合器的飞轮,飞轮通过传动带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制动器,且传动轴自身的齿牙与设置于上锻辊的驱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锻辊和下锻辊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通过长齿牙相互啮合传动连接的上齿轮和下齿轮,另一端分别通过轴瓦与机架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送料部件包括有导向座、滑座和送料夹钳,其中,导向座水平固定于机架上,滑座与导向座滑配连接,送料夹钳与滑座固定连接,其包括有两钳片,两钳片通过一压簧形成杠杆夹紧结构。
进一步,所述下锻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下锻辊夹缝距离的调距机构,该调距机构包括有分别设置于下锻辊两端的带齿轮的偏心套、及定位于机架上且临靠下锻辊的调距轴,其中,调距轴自身的齿牙与偏心套的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为扇形模。
进一步,所述上锻辊和下锻辊的转速为40rpm/min。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辊锻成型只需经过1至2次塑性变形即可达到工件所需求的变形量,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辊锻分为热锻、常温锻或冰锻,节省了能耗,无污染物产生,节能环保;
3、刀体在辊锻过程中瞬间塑性变形,刀体辊锻后的截面呈V形,正好形成刀具切削形状,减少了后续材料的磨削加工,而且辊锻部位在原有硬度值基础上有所提高,组织变得更加紧密,提高了刀体整体机械性能。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送料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结构的刀具辊锻成型装置,包括有机架1、动力驱动部件2、辊锻成型部件3及送料部件4。
上述动力驱动部件2和辊锻成型部件3传动连接,包括有电机21和传动轴22,其中,传动轴22的一端设置有带离合器的飞轮,飞轮通过传动带与电机2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传动轴22的另一端设置有制动器,且传动轴22自身的齿牙与设置于上锻辊31的驱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有维,未经李有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50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腹痛性癫痫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