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侧车门防撞杆前安装加强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4532.0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丁星德;秦学文;杨智成;李昌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42 | 分类号: | B60R19/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郭云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防撞杆前 安装 加强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门构件,特别涉及一种轿车前侧车门上的防撞杆前安装加强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的前侧车门板内都安装有防撞杆,防撞杆两端连接有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与车门板内板面之间焊接有加强板。现有的加强板由相互垂直的两块平板构成,并通过一次冲压成型,材料厚度普遍小于1mm。上述加强板存在的不足在于:
1)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影响容易发生拉伸变形,会导致防撞杆的抗撞击作用减弱;
2)加强板两块平板相互垂直的夹角处去应力作用小,容易断裂;
3)焊接时加强板没有定位设置,不能保证焊接作业的准确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变形强度的前侧车门防撞杆前安装加强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侧车门防撞杆前安装加强板结构,具有板体(1),该板体(1)由第一连接片(1a)和第二连接片(1b)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1a)为“7”字形,第一连接片(1a)上端的短臂段与第二连接片(1b)垂直相连,在所述第一连接片(1a)与第二连接片(1b)所形成的夹角处设置有一个隆起(1c)。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片的长臂段和第二连接片固定在车门板上,第一连接片采用“7”字形结构,使得第一连接片的长臂段与第二连接片不能直接连接在一起。当前侧车门发生侧碰时,车门变形导致防撞杆受力,防撞杆将撞击力传递给本实用新型,此时第一连接片的长臂段和第二连接片受力,通过第一连接片的短臂段缓冲受力强度;在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夹角处设置隆起,该隆起能防止在受力情况下夹角减小,从而达到提高抗撞击能力、减小变形、防止断裂、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隆起(1c)为圆弧状,其圆弧凸面位于第一连接片(1a)与第二连接片(1b)的夹角内。采用以上结构,圆弧状的隆起可以使所受力均匀分散,以避免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夹角处的应力集中,从而防止夹角处发生断裂;隆起的圆弧凸面朝向夹角内,对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抗拉变形的能力。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加强板焊接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片(1a)长臂段的上部开有圆形定位孔(2)。
为了满足加强板的抗拉变形强度,所述板体(1)采用厚度为1~1.5mm的冷轧钢板制成;作为优选,所述板体(1)的厚度选用1mm为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连接片设置为“7”字形,并在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夹角处设置隆起,能够提高加强板的抗拉变形强度,增强抗撞击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焊接定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多种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轿车前侧车门防撞杆的前安装加强板结构,具有板体1,该板体1采用厚度为1~1.5mm的DC01冷轧钢板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的厚度优选为1mm。当然,作为等同的替换,板体1的材质可以由其它类似的钢板替代,板体1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板体1由第一连接片1a和第二连接片1b组成。第一连接片1a为“7”字形,由短臂段和长臂段构成,短臂段的一端与长臂段的上端相连,短臂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片1b垂直相连,第二连接片1b位于第一连接片1a短臂段的侧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连接片1a长臂段的上部开有圆形的定位孔2,并在所述第一连接片1a的短臂段与第二连接片1b所形成的夹角处一体形成有一个隆起1c,该隆起1c为圆弧状,其圆弧凸面位于第一连接片1a与第二连接片1b的夹角内。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原理如下:
将第二连接片1b的板面贴合在左前侧车门的前侧内壁上,第一连接片1a的长臂段板面贴合在左前侧车门防撞杆前安装板(图中未标出)的内壁上,再通过第一连接片1a长臂段上部的定位孔2进行定位,最后对两处贴合位置进行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4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