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缸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2011.0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8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章家续;杨林强;李欢;姚巍;张应兵;陈亮;陈园明;张建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8 | 分类号: | F02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发动机部件,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的主轴承壁结构,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
发动机零部件振动产生的噪音是发动机噪声的重要来源。在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过程中,缸内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和活塞连杆等往复运动产生的往复惯性力都将通过连杆曲轴传递至主轴承盖,造成主轴承盖的振动与变形。而主轴承盖是通过螺栓紧固于缸体主轴承座上,主轴承盖将振动传递给主轴承座,然后通过主轴承壁将振动传递至缸体裙部。缸体裙部的振动将进一步的传递至安装于缸体底端面的油底壳及安装于裙部上的其它零部件。故主轴承盖和主轴承座的振动是缸体与安装于缸体上的零部件产生振动噪音的的主要来源。
传统的缸体设计思路是通过粗壮的主轴承壁加强主轴承座与裙部的连接,以加强缸体横向的刚度,减小主轴承座与裙部的振动与变形。但是这样的设计,使得主轴承座的振动可以完全的传递至裙部,并且由于主轴承座的变形而容易使主轴承壁处产生应力集中。而粗壮的主轴承壁不利于缸体的轻量化。
泵气损失是发动机功率损失的重要部分。活塞的上行造成活塞底部空间的气体压力降低,而活塞下行又压缩活塞底部空间的气体使压力升高。这样的周期性缸内压力波动,使活塞额外做负功,即泵气损失,造成了发动机的有效功率损失。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其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缸内处于活塞之下的气体对活塞所做的负功,即降低泵气损失。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其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缸内处于活塞之下的气体对活塞所做的负功,即降低泵气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截面呈U形结构的缸体裙部,所述U形结构的缸体裙部内并列地设有多个主轴承壁,所述主轴承壁的端面设有用于支撑曲轴的呈拱形结构的主轴承座,所述主轴承壁上设有贯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贯通孔位于主轴承座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体,主轴承壁上设有贯通孔,将主轴承壁两侧的缸内空间连通起来,从而使相邻缸内处于活塞之下的气体在不同的活塞行程内相互流动,使得缸内处于活塞之下的气体压力得以均衡,降低了对活塞所作的负功,最终降低了泵气的损失,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与主轴承盖配合后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轴承座;2‑主轴承壁;3‑缸体裙部;4‑主轴承盖;5‑螺栓;6‑缸孔;7‑贯通孔;8‑凹槽;9‑主轴承座的端面;10‑缸体后端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截面呈U形结构的缸体裙部3,所述U形结构的缸体裙部3内并列地设有多个主轴承壁2,缸体裙部3和主轴承壁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主轴承壁2连接U形缸体裙部3的两端,并为曲轴提供支撑作用,具体构造是在主轴承壁的端面上设有一呈拱形结构的主轴承座1,主轴承座1用于安装并支撑发动机曲轴的主轴颈,曲轴的主轴颈部位于主轴承座内,再将主轴承盖4与主轴承座1的端面9接触扣合,可通过螺栓5将其固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将曲轴的主轴颈定位安装。所述主轴承壁2的端面上位于主轴承座1和缸体裙部3之间的位置设有凹槽8,也可以看成是主轴承壁2在临近主轴承座1处向其内部凹陷。优选的是该内部凹陷的截面呈圆弧状,参考图1,即凹槽8的底部距缸体下端面的距离H1大于主轴承座的端面9距缸体下端面的距离H2。这样的结构设计,当主轴承座1产生的振动变形,将会在主轴承壁2的凹槽8处得到消减与分散,将主轴承座1的振动变形隔绝于曲轴箱内部,同时还分散了主轴承壁2的应力,有效地避免了应力的集中。提高了发动机缸体的疲劳强度,同时,凹槽8与主轴承座1、主轴承壁2为一体铸造成型,加工方便,而且凹槽8的设置还节省了原材料,减轻了发动机缸体的重量,降低了油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2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中速燃气发动机
- 下一篇:双燃烧室活塞式发动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