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段式线圈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17079.0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一路;浦野广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5/08 | 分类号: | H02K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董领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线圈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集合线形成的分段式线圈的制造方法,所述集合线由多根集束的导线形成。
背景技术
分段式线圈被用作组装到定子铁芯上的线圈。也称为分段式导体(SC)的分段式线圈由被组装到定子铁芯上的一系列分裂体(分段)形成。
分段式线圈被形成为预定的形状。例如,如图5所示,分段式线圈100形成为大致U形,并且包括一对腿部102a和102b以及将腿部102a和腿部102b连接在一起的向后折叠部104。腿部102a和腿部102b被插置在定子铁芯106的齿108之间。向后折叠部104变成从定子铁芯106突出的线圈端。
分段式线圈100可以由集合线形成,在所述集合线中多根导线被集束在一起,如在公开号为2008-193860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193860A)、公开号为2008-186724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186724A)、公开号为2009-199749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9-199749A)、以及公开号为2009-153291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9-153291A)中那样。JP2009-153291A描述了由集合线制造分段式线圈的过程。据此,其中多根导线被集束在一起的集合线被压缩成形,并且相邻的导线被固定在一起。然后,压缩成形后的集合线在若干个位置被弯曲以形成向后折叠部104。
发明内容
然而,当线圈端大部分从定子铁芯106突出时,整个定子的物理尺寸变得非常大。为了最小化线圈端的突出量,希望的是减小弯曲部110的弯曲半径R(曲率半径),弯曲部110处于向后折叠部104的底部,如图6所示。
但是,当使已经压缩成形的集合线弯曲时,如果减小弯曲半径R,则弯曲应力可能使导线剥离所述集合线。如图7所示,当使已经被固定在一起的导线112和导线114弯曲时,压缩应力在集合线的内周侧上在导线112中产生。压缩应力和弯曲半径R成反比例,所以当弯曲半径R变得更小时,压缩应力增加。如果压缩应力增加,则导线112在内周侧上的部分可以屈曲且弯曲,并且剥离固定表面,如图8所示。
例如,如公开号为2012-165624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165624A)中描述的,为了抑制导线屈曲,可在压缩成形之间即在将这些导线固定在一起之前弯曲集合线。但是,未固定的集合线可能会分开。因此,直到集合线被固定的制造过程(诸如工作人员握住集合线以使得集合线不会分开)可能是麻烦的。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段式线圈的制造方法,所述分段式线圈的制造方法能够使弯曲半径更小,同时抑制集合线分开。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一种使用集合线的分段式线圈的制造方法,所述集合线由多根导线形成。该制造方法包括:弯曲集合线,其中多根导线以使得所述导线能够相对于彼此滑动的方式被编在一起,以及使弯曲的集合线压缩成形。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案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用绝缘膜来涂覆压缩成形的集合线。
根据本发明,当制造分段式线圈时,可减小弯曲半径,同时抑制集合线分开。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进行说明,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分段式线圈的立体图。
图2是集束过程的图;
图3是弯曲过程的图;
图4是压缩过程的图;
图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分段式线圈的图;
图6是图示出弯曲半径的图;
图7是示出当使分段式线圈弯曲时弯曲应力的框架形式的图;以及
图8是示出导线屈曲的框架形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分段式线圈10的图。分段式线圈10包括一对腿部12a和12b、以及向后折叠部14。
腿部12a和腿部12b沿定子轴向方向被插置在定子铁芯的齿(未显示)之间。腿部12a和腿部12b被形成为比齿沿定子轴向方向的深度长。因此,当分段式线圈10被插置在齿之间时,腿部12a和腿部12b中的每个腿部的末端从齿之间突出。该突出部通过焊接等方式被连接至另一个分段式线圈的腿部。以此方式,多个分段式线圈被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系列线圈。而且,腿部12a和腿部12b被形成为分隔开距离d,从而使它们能够各自被插置在不同的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7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