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装置、悬架支承和缓冲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46827.0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0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遠藤靖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昭和 |
主分类号: | B60G13/02 | 分类号: | B60G13/02;F16F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吴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装置 支承 缓冲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装置、一种悬架支承和一种缓冲部件。
背景技术
在悬架装置(减振器)中,围绕从缸筒凸出的活塞杆的上端设置悬架支承,以抑制振动(震动)从车轮侧传递到车体侧。
例如,如下所述地构造在专利文献1(JP-A-2004-69018)中描述的安装结构。垫圈插入在活塞杆的外端的外周上,上下一对橡胶套插入在垫圈的外周上,并且车体装接托架的内周端和用于保持上橡胶套的保持器的外周端插入并且夹在橡胶套之间。用于防止车体装接托架和保持器的内周端与垫圈产生接触的弹性体插置在垫圈的外周与相应内周端之间。
例如,如下所述地构造在专利文献2(JP-A-H8-85318)中描述的安装结构。利用由支承部件保持并且设置于杆的端部的螺母,上弹性部件和下弹性部件装接于支承部件之间。在弹性部件中的一个弹性部件中形成环形凸起,以便膨胀,在另一个弹性部件中形成环形槽,并且一个弹性部件的凸起经由托架的通孔嵌合到另一个弹性部件的凹槽中。
发明内容
一种悬架装置,该悬架装置能够构造成围绕从缸筒凸出的活塞杆包括: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构造成吸收来自活塞杆的震动;以及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构造成将来自活塞杆的震动传递到弹性部件。当组装悬架装置时,例如,如果弹性部件和传递部件的位置互相偏移,则将活塞杆插入弹性部件和传递部件的工作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弹性部件和传递部件互相偏移的悬架装置等。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架装置,包括:缸筒,该缸筒构造成在内部容纳流体;活塞,该活塞构造成划分所述活塞的内部,并且布置成能够在所述缸筒的内部滑动;活塞杆,该活塞杆构造成支承所述活塞,并且该活塞杆包括凸出部,该凸出部从所述缸筒的一端凸出到所述缸筒的外部;弹性部件,围绕所述活塞杆的所述凸出部设置该弹性部件;传递部件,围绕所述活塞杆的所述凸出部设置该传递部件,并且该传递部件构造成:利用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缸筒侧上的第一部件和跨过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对置侧上的第二部件,在所述活塞杆的轴向上从两侧保持所述弹性部件,并且将所述活塞杆受到的震动传递到所述弹性部件;以及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是插入到所述弹性部件内的筒状部件,该支承部件构造成支承所述活塞杆的所述凸出部,该支承部件布置成在所述轴向上被保持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在所述轴向上的距离设定为预定距离,并且当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受到来自所述活塞杆的震动时,该支承部件被所述传递部件挤压,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和/或所述传递部件包括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构造成:在所述活塞杆未布置于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传递部件内部的状态下限制所述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位移,并且在所述活塞杆布置于所述传递部件内部的状态下,所述传递部件围绕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凸出部固定。
所述悬架装置还可以包括:装接部件,该装接部件装接于车体侧,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体,该第一弹性体在所述缸筒侧上布置得比所述装接部件远;以及第二弹性体,该第二弹性体与所述第一弹性体分离布置,并且跨过所述装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对置侧上。
所述限制机构可以包括凹槽,该凹槽设置成在周向上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面上延伸,并且该凹槽构造成保持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周部。
在所述支承部件插入到所述弹性部件内的状态下,所述支承部件可以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面分离。
所述第一部件可以在其中心包括插入孔,该插入孔用于使所述活塞杆的所述凸出部插入,并且在所述凸出部插入到所述插入孔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未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插入孔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于所述活塞杆。
所述传递部件的第一部件的插入孔可以包括锥形部,该锥形部的直径在所述活塞杆的所述轴向上朝着由所述活塞杆支承的所述活塞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昭和,未经株式会社昭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6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