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MT车辆离合器摩擦片摩擦系数损失补偿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0999.6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3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冬;陈勇;罗大国;刘文忠;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75 | 分类号: | F16D13/7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mt 车辆 离合器 摩擦 摩擦系数 损失 补偿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离合器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补偿离合器摩擦损失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离合器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摩擦系数降低的现象。此时若不能及时准确地对摩擦片的磨损量进行补偿,将会影响变速器的性能,使其不能真实地提供离合器的控制压力即离合器控制力不足,导致车辆爬行、滑摩等阶段传递扭矩不足,影响车辆的动力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不可预估的控制错误,影响车辆的稳定性。现有的控制技术很少或者很难检测到摩擦片摩擦系数的损失,不能对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补偿,从而影响变速器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到离合器摩擦系数损失并对其进行补偿的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AMT车辆离合器摩擦片摩擦系数损失补偿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离合器是否处于滑摩阶段;
(2)若离合器处于滑摩阶段,则检测离合器摩擦片的滑差量,并进入步骤(3);若离合器不是处于滑摩阶段,则按照离合器补偿系数存储值进行离合器压力补偿,之后进入步骤(5);所述滑差量为表征离合器磨损程度大小的值;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存储值为上一时刻所述控制方法得到的离合器补偿系数;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为变速器对离合器的控制压力的调控系数,表征变速器对离合器的控制压力的大小;
(3)计算滑差量阈值,比较所述滑差量与所述滑差量阈值的大小,并进入步骤(4);其中,所述滑差量阈值为不需要增大离合器补偿系数的所述滑差量的临界值;
(4)根据所述步骤(3)的比较结果对离合器的控制压力进行补偿,之后进入步骤(5);
(5)结束。
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存储值的初始值通过标定确定。
所述步骤(3)中计算所述滑差量阈值的方法为:
(31)计算油门开度变化率和差速器输出轴转速;
(32)根据所述步骤(31)中的油门开度变化率和差速器输出轴转速查滑差量阈值表,标定当前的滑差量阈值;其中,所述滑差量阈值表为车辆油门开度变化率和差速器输出转速与对应的滑差量阈值的数据组合表。
所述步骤(32)中的滑差量阈值表为基于试验的经验值表格。
所述步骤(32)中标定当前滑差量阈值的计算方法为插值法。
所述步骤(4)包括:
(41)当所述滑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滑差量阈值时,更新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并设定为新的离合器补偿系数存储值,按所述更新后的离合器补偿系数存储值补偿离合器的控制压力,之后进入步骤(5);
(42)当所述滑差量小于所述滑差量阈值时,按照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存储值补偿离合器的控制压力,之后进入步骤(5)。
所述步骤(41)更新离合器补偿系数的方法为:检测油门开度,根据所述油门开度与所述发动机转速变化率较离合器转速变化率之差查离合器补偿系数标定表,计算离合器补偿系数标定值,并将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标定值与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存储值进行比较,取较大值作为新的离合器补偿系数存储值并进行存储;其中,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标定表为发动机转速变化率较离合器转速变化率之差和油门开度与对应的离合器补偿系数标定值的数据组合表。
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标定表为基于试验的经验值表格。
所述步骤(41)中根据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标定表计算所述离合器补偿系数标定值的方法为插值法。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能或者难以检测到离合器摩擦片摩擦系数的损失,不能对其进行相应补偿的问题,能够正确地检测到离合器摩擦片摩擦系数的损失,精确地增加摩擦补偿量,有效地提高了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以及变速器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合器摩擦片滑差量补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合器摩擦片出现磨损现象的发动机转速飞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