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孔隙率粘土基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7708.X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明;朱德兰;蔡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3/135 | 分类号: | C04B33/135;C04B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隙率 粘土 基多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孔隙率粘土基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陶瓷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温过滤材料,可用作高温腐蚀性气体和液体的过滤。作为过滤材料,多孔陶瓷需具有较高的开口孔隙率、合适的孔径和较高的强度,以保证其过滤效果和使用可靠性。
文献“高温气体净化用金属多孔材料的发展现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35(2006),No.438–441”综述了目前用于高温气体净化的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发展现状。金属纤维多孔过滤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较好的再生能力,能够满足一般环境的过滤要求。但是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金属纤维极易腐蚀,其使用寿命较短,而且金属纤维的制造成本较高。
文献“耐高温空气过滤材料的发展现状.产业用纺织品,3(2010),No.1–5”综述了用于高温空气过滤的纤维织物类过滤材料的发展现状,描述了玻璃纤维类、芳纶织物类和聚合物纤维类过滤材料的特点。纤维织物类过滤材料具有耐高温、强度高、功能性强和工艺适用性好等特点,但是纤维织物类过滤材料的制备需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生产成本同样较高。
文献“利用陶瓷抛光废料制备MgO-SiO2-Al2O3系多孔陶瓷过滤材料的研究.硅酸盐通报,27(2008),No.1246–1252”公开了一种多孔陶瓷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建筑陶瓷抛光废料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适量的煅烧氧化铝和烧滑石,制备出多孔陶瓷过滤材料的孔隙率为40~70%,抗弯强度为4.75~6.85MPa。该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为多孔陶瓷过滤材料的制造提供一条理想的技术路线,但该多孔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太低,很难保证其作为过滤材料使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廉价高孔隙率粘土基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锅炉中无烟煤燃烧后获得的炉渣进行过筛、分选,然后将粘土高速球磨成细颗粒,并与炉渣按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后进行模压,最后将坯体进行烧结,制成具有不同孔隙率和孔径的粘土基多孔陶瓷。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廉价高孔隙率粘土基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不同粒径炉渣制备
将锅炉中无烟煤燃烧后获得的炉渣进行过筛,选出不同粒径的炉渣,本发明以40目,50目,80目和120目的筛子为例,选出炉渣的粒径等级分别为270~380微米,180~270微米和120~180微米。
(b)细颗粒粘土粉料制备
将粘土、水洗干燥后,倒入氧化铝球磨罐中,并放入一定量的氧化铝球,进行高速球磨,得到粒径范围为1~5微米的粘土粉料。球磨工艺为:每100克粘土配30~50颗直径8~12毫米氧化铝球,球磨速度每分钟200~300转,球磨时间1~3小时。
(c)混合粉料制备
将炉渣和粘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倒入氧化铝球磨罐中,放入少量氧化铝球,进行低速球磨,得到混合均匀的粉料。混合工艺为:每100克混合粉料配5~10颗直径8~12毫米氧化铝球,球磨速度每分钟100~150转,球磨时间2~4小时。最终炉渣在混合粉料中的质量分数为10%~50%。
(d)陶瓷坯体的制备
将混合粉料倒入模具中进行模压,模压压力为50~100MPa。
(e)陶瓷坯体的烧结
将模压成型的陶瓷坯体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得到粘土基多孔陶瓷。烧结工艺为:烧结温度1050~1150℃,烧结时间1~3小时。
锅炉中无烟煤烧结后的炉渣是一种环境废料,但其自身具有多孔性和较高的活性。本发明变废为宝,将炉渣作为一种烧结助剂添加到粘土中,既降低了粘土陶瓷的烧结温度,又可在提高粘土陶瓷孔隙率的同时,改善其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多孔陶瓷的流程图;
图2是锅炉中无烟煤燃烧后的炉渣的微结构照片;
图3是锅炉中无烟煤燃烧后的炉渣的衍射图谱;
图4是球磨后的细粘土颗粒的衍射图谱;
图5是四个实施例制备的粘土基多孔陶瓷的微结构照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廉价高孔隙率粘土基多孔陶瓷的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7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