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前悬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2753.0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辉;张勇强;戴礼强;邹凌华;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5/00;B60G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前 悬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前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关注汽车的质量、功能等因素,对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也越来越重视。
通常,汽车的四轮定位是决定其行驶特性的一组关键参数,而前悬架主销后倾角便是这组关键参数中关乎汽车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和转向后使前轮自动回正的关键一项。主销后倾角越大,方向稳定性越好,但转向越沉重;主销后倾角越小,转向越灵活,但方向稳定性越差。
然而,由于行驶过程中,一般汽车前悬架主销后倾角的不可调性,决定了汽车唯一的行驶特性,或低速转向灵活、高速行驶飘渺,或低速转向沉重、高速行驶稳健,或两者皆取中庸,无法兼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汽车低速转向灵活且高速行驶稳健的前悬架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前悬架装置,包括副车架总成,与所述副车架总成连接的下摆臂,及与所述下摆臂连接的滑柱总成,所述车用前悬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滑柱总成的一端连接的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所述滑柱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摆臂铰接,所述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可根据车速的变化,驱动所述滑柱总成相对于所述下摆臂摆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包括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滑柱总成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以驱动所述滑柱总成相对于所述下摆臂摆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驱动机构或液压驱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轨,设置于所述滑轨的电机,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齿轮,与所述齿轮连接的齿条,及与所述齿条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柱总成的一端连接,并可在所述滑轨中滑动,以驱动所述滑柱总成相对于所述下摆臂摆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用前悬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下摆臂和所述滑柱总成连接的转向节,所述滑柱总成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向节与所述下摆臂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柱总成包括减震器及套设于所述减震器的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器为支柱式减震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车速较低时,所述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驱动所述滑柱总成相对于所述下摆臂逆时针方向摆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车速较高时,所述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驱动所述滑柱总成相对于所述下摆臂顺时针方向摆动。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由于包括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可根据车速的变化,驱动所述滑柱总成相对于所述下摆臂摆动,使得该车用前悬架装置能够自动调节主销后倾角的大小,从而实现汽车低速转向灵活且高速行驶稳健的目的,进而达到汽车行驶特性和车速相匹配的良好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用前悬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车用前悬架装置的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前悬架装置100包括副车架总成10、下摆臂20、转向节30、滑柱总成40及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50。其中,下摆臂20与副车架总成10连接,转向节30与下摆臂20连接,滑柱总成40的一端与转向节30连接,另一端与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50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滑柱总成40包括减震器44及套设于减震器44的弹簧42。减震器44的一端与转向节30连接,并通过转向节30与下摆臂20铰接,减震器44的另一端与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50连接,使得主销后倾角调节机构50可驱动滑柱总成40相对于下摆臂20左右摆动。本实施例中,减震器44为支柱式减震器,与套设于其外部的弹簧42共同承受来自于车身抖动和地面冲击的上下预应力,以实现减震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2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