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0562.X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乐峰松;殷红福;陈明兆;叶全标;胡颖亮;吴闯;赵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46 | 分类号: | C12P19/46;C12R1/55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霉素 发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井冈霉素是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菌产生的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井冈霉素生产采用液态深层发酵, 溶氧是液态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指标,氧气在发酵液中溶解度很小,需要不停的通氧气来保证发酵液中氧气浓度,控制溶氧的方法有提高搅拌转速、调整进气量、排气量等。
井冈霉素发酵过程能耗较大。液态培养过程中发酵不同阶段菌体代谢强度不同,因此需氧不同。发酵前期,菌体处于生长阶段,氧气消耗较大,发酵中后期,菌体处于产生代谢产物阶段,对氧的需求相对减少。如果不对通气量进行调整,可能会造成溶解氧的浪费,过高的溶氧会产生单线态(O)、超氧化物基(O2- )或羟基自由基(OH-), 破坏许多细胞组分,导致菌丝早衰,可能会影响代谢产物的产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菌株接种至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控制接种量为8~15%,发酵温度为35~45℃;
2)发酵初期控制通气量为2500~3500m3/h,发酵25~35h后,控制溶氧量为20~50%,直至发酵结束。
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含有大米粉70~150g、花生饼粉10~30g、NaCl1~3g、CaCO31~3g.,KH2PO41~3g,pH值为6~9。
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控制接种量为10~12%。
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控制发酵温度为37~42℃。
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发酵过程中控制搅拌转速50~150r/min。
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发酵初期控制通气量为2700~3200m3/h。
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井冈霉素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发酵27~32h后,控制溶氧量为25~45%。
本发明中所用的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菌株为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5008菌株(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jinggangensis 5008),其为现有菌株。
本发明通过对溶氧的测量、分析,找出溶氧规律,发酵培养25~35h后,控制溶氧浓度20~50%,有效的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能源消耗,可以节约总空气用量的25%左右,每年还可节约用电量占总电量的10%,并且井冈霉素产量提高4%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50m3发酵罐中溶氧(DO)曲线;
图2为调节通气量与不调节通气量的过程参数;
图3为本发明节约能耗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将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菌株接种至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控制接种量为12%,发酵温度为40℃;液体发酵培养基含有大米粉120g、花生饼粉20g、NaCl2g、CaCO31g.,KH2PO41g,pH值为7;
2)发酵初期控制通气量为3000m3/h,发酵30h至发酵结束,控制溶氧量为30%,发酵过程中控制搅拌转速120r/min。
实施例2
1)将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菌株接种至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控制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5℃;液体发酵培养基含有大米粉70g、花生饼粉10g、NaCl1g、CaCO31g.,KH2PO41g,pH值为6;
2)发酵初期控制通气量为2500m3/h,发酵25h至发酵结束,控制溶氧量为20%,发酵过程中控制搅拌转速50r/min。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0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