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防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8666.1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徐鸿鹄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富奥汽车转向柱(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金玺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柱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轴承防脱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向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转向柱是汽车上十分重要的部件,包括主轴1和柱管2,轴承3套设在主轴1的外壁,即轴承3的内圈与主轴1相配合;轴承3的外圈则与柱管2的内壁相配合。同时,轴承3靠近柱管2的端部设置。
为了防止轴承3在主轴1的转动下从柱管2的一端端部内脱出,通常在柱管2的一端端部内壁面上设置三个铆点4来限定轴承3的轴向窜动,三个铆点4沿柱管2的内壁径向分布。具体地,在铆点4上铆入铆针,使该铆针与轴承3的外圈相挤压,产生过盈配合,来防止轴承3的脱出。
但是,现有的柱管2通常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柱管2在受到铆刀的挤压后产生变形形成铆点4,变形区域容易产生裂纹或断裂,影响产品质量。同时,采用铆针来防止轴承3脱出,其对轴承3的保持力不足,当主轴1受到间歇性轴向冲击力或扭转疲劳载荷下,铆针挤压轴承3的力不足以克服轴承3与柱管2之间的摩擦力,因此仍然存在轴承3脱出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防脱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防止轴承脱出的保持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防脱装置,包括主轴、柱管和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主轴的外壁面配合套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柱 管的内壁面配合套接,所述轴承设置柱管的端部,其中,所述轴承防脱装置还包括:
圆环状的堵盖,所述堵盖与所述柱管同心设置,所述堵盖固定在所述柱管的端部,且所述堵盖的内侧边缘沿所述柱管的径向方向向内伸出以对轴承限位。
如上所述的轴承防脱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圆环状的堵盖的圆周上设置有用于与柱管连接的安装孔,所述柱管的端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堵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柱管上。
如上所述的轴承防脱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设置在所述堵盖与所述轴承之间。
如上所述的轴承防脱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主轴之间为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轴承防脱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柱管之间为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轴承防脱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堵盖为金属堵盖。
如上所述的轴承防脱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堵盖的厚度为3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防脱装置通过设置圆环状的堵盖,使堵盖沿柱管的径向伸出,以抵挡轴承的脱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轴承的保持力,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向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脱装置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脱装置局部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防脱装置,其中包括主轴1、柱管2和轴承3。轴承3的内圈与主轴1的外壁面相配合套接,优选的是,该轴承3的内圈与主轴1的外壁面为过盈配合。轴承3的外圈与柱管2的内壁面配合 套接,优选的是,轴承3的外圈与柱管2的内壁面也为过盈配合,从而将轴承3固定在主轴1与柱管2之间。同时,轴承3的位置设置在柱管2的端部。
在实际应用中,柱管2端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台阶状的阻挡部21,起到轴承座的作用,如图2所示,该阻挡部21限制了轴承3沿柱管2的轴向向下窜动。本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脱装置还包括圆环状的堵盖5,与柱管2同心设置,该堵盖5固定在柱管2的端部,图2仅示出了剖开的柱管壁和堵盖5的局部,堵盖5的内侧边缘沿柱管2的径向方向向内伸出,以对轴承3限位,防止轴承3从柱管2内脱出。优选的是,堵盖5的伸出位置覆盖轴承3的外圈部分,而不会伸至轴承3的内圈部分,以避免轴承3内圈发生相对转动时,与堵盖5发生相对摩擦。
上述装置当主轴1受到间歇性冲击力或扭转疲劳载荷时,即使轴承3没有保持在原有的位置,产生了沿柱管2的轴向窜动,也会在堵盖5的阻挡下,不会脱出。
堵盖5在柱管2端部的固定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焊接固定,但是优选的是,堵盖5的圆周上设置有用于与柱管2连接的安装孔51,同时柱管2的端面设置有螺纹孔,堵盖5通过螺栓6穿过上述安装孔51和螺纹孔固定连接在柱管2上。螺栓连接的方式使堵盖5能够方便拆卸,有利于维修更换。
优选的是,堵盖5为金属堵盖,例如,碳钢堵盖,堵盖5的厚度为3mm,即能满足强度要求也不会使该堵盖的重量和体积超出设计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富奥汽车转向柱(长春)有限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富奥汽车转向柱(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8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