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板的激光拼焊方法及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6070.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芳;林学春;侯玮;于海娟;李晋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6/42 | 分类号: | B23K26/42;B23K26/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板 激光 方法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板的激光拼焊方法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拼焊技术具有节能减重,提高车的整体性,减少模具的数量的优势,并且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劳力。目前中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拼焊板生产线,很难满足需求。因此高质量的焊接还很迫切。
激光焊接中,板与板对接的间隙及对接界面的表面状态,对焊接的成型及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集中于焊接工艺的研究上,但我们可以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提高生产效率上。在拼焊前,对拼焊板直接进行激光切割出需要的形状尺寸,然后直接进行激光焊接。而对于激光拼焊而言,其焊接工件之间产生间隙最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装卡具对于大板的装卡时,并不能有效压紧焊接工件表面,从而无法避免由于板材表面不是完全平整的而产生错边,从而加大间隙的长生,并且焊接后易产生咬边,并且由于热应力的作用,两块板材间仍然会产生翘起而产生错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实际生产中产生的质量问题,本发明针对不锈钢板的激光焊接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激光拼焊的焊接板固定装置,其包括:
焊接夹具,其用于固定加紧所述焊接板;
双轮压紧轮,其布置在焊接板的正面,使得焊接板上的对接缝位于其上两个压紧轮的中间;
下压辊,其布置在焊接板的背面,位于所述双轮压紧轮的后下方,用于向上顶压焊缝;
上压辊,其布置在焊接板的正面,位于所述下压辊的后上方;
其中,激光束从所述焊接板正面,在所述双轮压紧轮后方对对接缝进行焊接。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焊接板的激光拼焊方法,其包括:
步骤1、将焊接板放置于焊接夹具上固定加紧;
步骤2、在焊接板正面布置双轮压紧轮,使得对接缝位于所述双轮压紧轮的两个压紧轮中间;
步骤3、激光束布置于所述双轮压紧轮后方的焊接板正面;
步骤4、在激光束后方、焊接板背面布置下压辊,所述下压辊向上顶压经激光束焊接过的焊缝;
步骤5、在所述下压辊后方、焊接板正面布置上压辊,所述上压辊向下滚压经激光束焊接过的焊缝。
通过上述焊接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明显减小工件的对接间隙,并防止不锈钢焊板的焊后变形,改善焊缝的外观质量,不需要经过焊后机械加工,直接能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用于激光拼焊的焊接板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3为所述固定装置中的双轮压紧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固定装置中的下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激光拼焊的焊接板的焊接板固定装置。如图1和2所示,焊接板1放置于焊接夹具上固定加紧;焊接板1正面布置有双轮压紧轮2,使得对接缝位于所述双轮压紧轮2的两个压紧轮13的中间;激光束3布置于所述双轮压紧轮2后方的焊接板1正面;在激光束3后方,焊接板1背面布置有下压辊4,所述下压辊4向上顶压经激光束3焊接过 的焊缝;在所述下压辊4后方,焊接板1正面布置有上压辊5,所述上压辊5向下滚压经激光束3焊接过的焊缝。其中,所述焊接板可以为不锈钢板。
如图3所示,所述双轮压紧轮2主要由立筒6、弹簧7、下活塞板8、活塞立柱11、横轴12、两个压紧轮13、拉簧16、挡块10、上活塞板9、螺纹杆14、把手15组成,所述立筒6固定连接到一机床上,所述弹簧7置于所述立筒6内,弹簧7上下部分别对上活塞板9、下活塞板8施压,被施压的下活塞板8被固定设置在立筒6内壁上的挡块10挡止,下活塞板8下部固定连接活塞立柱11,活塞立柱11下部固定连接到横轴12,横轴12两端连接两个压紧轮13,所述立筒6同横轴12之间连接有两个拉簧16,所述上活塞板9被螺纹杆14抵止,所述螺纹杆14通过螺纹同所述立筒6连接,所述螺纹杆14固定连接到把手15,通过旋动所述把手15,能使得上活塞板9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从而减小或者增大所述弹簧7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6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暖风芯子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 下一篇:型钢热锯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