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航行信号灯安装精度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1656.1 | 申请日: | 201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敬;朱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航行 信号灯 安装 精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航行信号灯安装精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船舶的航行信号灯安装精度未在船台阶段对进行校验,而是在船舶试航时进行小船试验校验,通过用小船环绕大船来检查航行信号安装精度,即检查航行信号灯的光照角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然而,所述船舶航行信号灯安装精度检测方法有如下缺点:
一,另外安排小船进行船舶航行信号灯安装精度试验增加试航成本;
二,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只能在天气较好的晚上进行,增加试航的危险性;
三,在大海上用小船进行试验增加试航的时间,且较为危险;
四,若用小船试验检查出航行信号灯角度有偏差,在海上很难对信号灯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行信号灯安装精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缩短试航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航行信号灯的安装精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航行信号灯安装精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规范航行信号灯灯箱或遮光板的设计尺寸;
步骤二,检测并校验航行信号灯安装定位的中心线,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一,在航行信号灯安装面板上用全站仪测量并标出一条航行信号灯底座安装定位中心线,该航行信号灯底座中心线与船体中性线在水平面投影面上平行或者重合;
二,以航行信号灯底座中心线为基准在航行信号灯底座面板上配钻开孔,以安装固定航行信号灯后,按照步骤一航行信号灯规范的设计数据调整灯的光照角度。
本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利用全站仪三维测控功能,通过控制航行信号灯中心线与船体中性线在水平投影面上的平行或者重合,达到控制航行信号灯光照角度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
一,可以精确控制航行信号灯的安装精度,提前计算出航行信号灯的光照范围;
二,消除船舶试航时而进行的小船试验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利用全站仪检测前桅灯示意图。
图2本发明前桅灯的规范设计及安装图。
图3是本发明利用全站仪检测后桅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后桅灯的规范设计及安装图。
图5是本发明利用全站仪检测艉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艉灯的规范设计及安装图。
图7是本发明利用全站仪检测左右舷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左右舷灯的的规范设计及安装图。
标号说明
灯管10 自带挡光区域20
挡板30 全站仪40
船体中性线L1 前桅灯安装底座中心线L2
船台中性线L3 后桅灯安装底座中心线L4
艉灯安装面板中心线L5
左右舷灯安装面板中心线L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航行信号灯安装精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规范航行信号灯灯箱或遮光板的设计尺寸。
规范航行信号灯灯箱或遮光板的设计尺寸,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船舶种类较多,即使是同种类的散货船,由于吨位不一样或者设计者不一样,设计的航行信号灯的尺寸也不一样,这样就需要不断的重复设计航行信号灯的灯箱或者遮光板;而且没有统一的规定,设计的灯箱或者遮光板通常需要修割,加大了船台工作量。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船舶的航行信号的灯箱或遮光板可以用统一的设计尺寸;而且统一设计尺寸规范好的灯箱或遮光板可以不用修割,直接调整可调挡光板即可满足要求。
如图2所示,前桅灯的原始设计发光角度是以灯管10的圆心为发光点,光照角度为225°(如图2所示,自带挡光区域20,角a为112.5°)。众所周知前桅灯是白色灯光,白色光散射能力强,因此实际发光角度要考虑灯管的边沿,实际光照角度是123.7°*2=247.4°(如图2所示,角b为123.7°,比实际大了22.4°)。因此,前桅灯的设计自带遮光区域20不能满足要求,需增加遮光区域的长度,即需要增加挡板30,挡板30是尺寸为19mm的宽遮光板。如图4所示,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灯光为白色的后桅灯上,因此后桅灯需做同样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16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